"礼"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与"宫室之制"

2020-11-19 16:54:57 作者: "礼"在我国

前言:"礼"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色。

周灭商立"礼法"以牧守黎民,自此"礼"就成为了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华夏文化的独特内涵。

古代对于"礼"的体现无处不在,无论是祭祀、求学、丧葬、嫁娶,都有"礼数"在其中。于此同时,对"礼"的体现还在服饰、衣着、日常行为之中。

所谓衣、食、住、行都有"礼"在其中,而古代的房屋之中,也是"礼"的重要体现。无论是普通民宅还是高门大院,再到官宦府邸或是皇林殿宇都有礼法建制和规格建制在其中。

北京故宫

对于房屋的规格建制,城池区域规划都清楚体现出了古人对于秩序、伦理、道德的理解。

古人的房屋与我们现在住的钢筋水泥大楼不同,它既是栖身的住所,也是潜移默化中教化民众的工具。

那么,我国古代宫室房屋之中,到底蕴含了怎样的"礼法"呢?

(1)礼与"宫室之制"的关系

"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儒学思想的基石。在我国的古代社会更是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标尺。

"礼"的本质在于划分出各种阶级,并且对各色人等做出区分。不同的人遵守不同的礼法,以"礼法"构建封建统治的金字塔。

当然,"礼"的作用不仅仅是"分等级,明贵贱"。它也是人们相处交往之间的行为规范,对于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群体历来说,"礼"还是他们所有的行为准则和自我要求。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礼"也是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

因此,以"礼"而确定的制度便是"礼制"。以"礼"而成的法令则是"礼法"。

从我国西周开始,"礼制"得到了确立并且覆盖各个方面。这其中,象征统治地位的宫殿建筑,成为了表现以"礼"而立的伦理制度的外在形态表现形式,也确定了以"礼"为中心的"宫室之制"。

"宫室之制"也体现了以"礼"为本的宗法等级制度!

(2)何为"宫室之制"

什么是"宫室之制"呢?

我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中是存在着建筑礼制化的,而蕴含"礼制"的制式化宫殿建筑便是"宫室之制"。

我国古代宫室建筑

简单的说,就是在建筑的数量、规模、等级和形式与程式上去表述以宗法伦理为中心的思想,从而以系统的建筑等级达到表达"礼"的建筑制度。

古代的房屋是不能随便建造的,我们偶会在古代的影视剧中听见一个词"僭越之罪"。这个词说的就是房屋修建的超过了标准,按照古代历法"僭越"是要接受刑法的。如果"僭越"的是王宫贵族,则直接可以以谋反论处。

其中,体现的就是以"宫室之制"来确定"礼法",再由此来达到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还使得建筑物成为了"礼制"的体现。

(3)"宫室之制"的表现形式

既然"宫室之制"是阶级划分的体现,那"宫室之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房屋上对阶级做出区分。

以"礼"来区分阶级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是以"名物、度数"。即在日常和祭祀中所使用的场所、衣饰、祭器的大小上、数量的多少上、和华贵程度上来区分身份。

像北京紫禁城里祭天的地方叫天坛,老百姓也祭天,百姓祭天的地方能叫天坛吗?或者拿周朝来说,周天子祭天时穿的衣服叫做"衮服"。百姓也祭天,穿的衣服能叫"衮服"吗?

很显然普通百姓不能这么做,真这么做了那就是"僭越之罪"会杀头的!

北京天坛

第二种,则是以行为动作来体现出阶级之间的差别,这种方式便是我们熟知的"礼仪"。

在"宫室之制"中,只能采用第一种方式,即"礼物"。

打眼一看"礼物",送给别人的礼物和"宫室之制"中礼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呢?

字一样,意思不一样。这里所说的"礼物"不是送朋友或者送女朋友、男朋友的礼物。"礼物"礼制之下,用来体现礼的"名物、度数"叫做'礼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