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漫话】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先秦思想家的“陶朱理念”

2020-11-19 20:06:20 作者: 【陶朱漫话】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金秋十月,《陶朱漫话》栏目在本刊亮相了。作为文化人,陶朱公范蠡既是商务鼻祖,也是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作为文化栏目,《陶朱漫话》不仅想说说商业金融,也想聊聊地理天文、琴棋书画。能否画出一片“春山”不得而知,但是,所用的“朱墨”为中华传统文化,则是确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渴望得到新老读者的批评与喜爱。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说的是: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走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走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老子说的是做人,而“经商”何尝不是做人?可以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八字,实在是上古国人从商理念的精辟总结。

范蠡雕像

“陶朱公”之称谓来自《史记·越世家》,司马迁说范蠡“浮海出齐”,间行止于陶。“陶”为何处?后人虽多有异说,但多数人认为是今之山东定陶县,或说距离定陶不远的陶山。

但是,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即“陶朱理念”,却是先秦诸多思想家共同的财富。

重商与轻商

陶朱公范蠡作为春秋末年的经商专家,留下了《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著作,史籍也多有转述。虽然其著述有限,但是后人的稀释、阐释众多,足见影响之大。而且他的理论中,既有诚信经营、“积著之理”等传统商道,又包含今天的“经济循环论”“市场价格论”等现代商业思想,给后来经商者带来了诸多经验,至今弥足珍视。

其实,对于商业的重视,还可以上溯得更为久远。《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远古有关“各取所需”的记载。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在其《六韬》里说:“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这位古代的智者,是把“农工商”等量齐观的。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井田制瓦解、商品交换扩大、城市经济繁荣——齐临淄,赵邯郸,燕下都,楚郢都闻名四方,对于商业的重视并不减少。代表作即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管子》中,对于商业的重视,至今不无现实意义。例如“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这是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即从经济看社会安稳与否,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如:“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为商。”这是管仲回答齐桓公如何治理士农工商的话。说的是君主对待百工的态度。尤其是对待商人:允许群居而观察时许,鼓励周行四方而互通有无,倡导诚信为本而讨论财利,如此代代相承而赓续不绝。确实是“万人之所和而利也。”

超然物外的庄子,对于商业,是从“快乐哲学”的角度切入的:“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比”即和、亲,引申为快乐。这“劳作本身即快乐”论,疑似宣传“责任与命运一致”的“共产主义”境界。

范蠡湖

当然,上古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囿于对于贸易商业的有限的认识,已经表现出“轻商”的倾向。例如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思义”的态度,原本是对于“不义而富且贵”的批评,后来演绎为只要说“利”就是不义的对立,不仅孔夫子始料不及,也是一贯仗义疏财的陶朱公所并不嘉许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