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蝉,又名知了,是夏天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一种昆虫,也是童年生活里有趣的游戏对象。除了日常外,蝉还是古代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的象征,虞世南的《蝉》中写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吟咏了蝉的品行。古人因为喜爱蝉,所以将其制作成为玉器,甚至作为日常装饰品以及丧葬用品,赋予了玉蝉"羽化成仙"的美好寓意以及"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目前玉蝉最早发现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作为一种常见的玉器形制到了两汉时期达到鼎盛,甚至到了今天市面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玉蝉形状的饰品。汉代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玉蝉作为玉器中的一种,在两汉时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着其特殊的发展特点。受两汉时期厚葬之风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玉蝉文化及内涵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1、汉之前玉蝉主要内涵
蝉,作为民间一种十分常见的昆虫,却拥有着深远的寓意内涵,这与它的成长过程以及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蝉出生于泥土之中,刚刚生出的时候是一种爬虫,而当其成长到一定阶段后结成茧,然后破茧而出,长出翅膀。这种生长习性既像蝴蝶的羽化而出,又类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史记》中记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意思就是说蝉出身于污浊之中,虽然在尘埃里成长,却未因此染上污垢,充分表明了蝉的高洁品行。
日常生活之中蝉的形象
其次,蝉靠食露水而生,这在古人看来也是一种十分高贵的品行,就如同"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露水不饮"。蝉的这种生长特点和习性类似于古时候君子的形象,因此,古人对于蝉的认识就是品行高洁、不染世俗,而玉蝉就如同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
玉蝉形象
2、两汉时期玉蝉文化内涵的扩展
汉代作为我国玉石文化高度繁荣时期,目前的出土文物中就有许多的玉蝉,而玉蝉的内涵在其原本高洁的基础上,在两汉时期又有了新的扩展。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盛行,儒家提倡忠孝节义的君子之风,蝉的君子形象表现在玉器之上就是用料更为考究,需要用新疆和田白玉雕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表现出玉蝉高洁的君子形态。
和田玉玉蝉
受当时科技及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对于鬼神之说以及轮回转世深信不疑。蝉从卵到幼虫,需要在地下蛰伏三年,然后破土而出,又经过化茧飞上枝头,这在古人眼中十分的神奇。于是他们将蝉与人相类比,这个过程就仿佛是人脱胎换骨、飞升成仙的一种过程。蝉在地下的蛰伏就如人死去埋在泥土之中,然后经过了轮回再羽化成仙。所以,玉蝉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羽化成仙。《淮南子》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忽然入冥。"汉代流行口含玉蝉随葬,体现生者对于已逝之人可以灵魂升天的期待和祝福。
羽化成仙卡通图
1、汉代政治经济对于玉蝉文化的影响
汉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大一统时期,初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家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实际上对于社会各方面文化活动的发展和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了玉石文化。玉石业的发展推动了玉石文化的发展,让其变得更加的日常,因此增加了其拥有者与喜爱者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化。
汉朝与周边的西域等国都多有交流,不论是外交活动还是互市等都促进了文化与物品的流通,如玉石原料中的和田玉及昆仑玉等。因此,这时候的玉蝉多采用优质的白玉原料打造,也吸收了其他地区的玉石工艺,在原本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变得更加具有时代的特色及精美。
西域古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