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单飞离京:天王猜忌,还是自身实力不足之无奈

2020-11-21 11:21:44 作者: 石达开单飞离

仔细观察石达开之军政生涯,此人前后反差很大。前期杨秀清拿大政策,石达开执行,效果很好;没了东王坐镇,石达开成了无头苍蝇,很快就玩不转了。就看他回京辅政的这6个月,太平天国军事局势严重恶化,甚至比“天京事变”时还严重,而他却未能解决,或者说缓解。

当时,太平天国与清军主要在四个战场对峙:湖北战场、安徽战场、江西战场、天京战场,双方长期争夺,打得不亦乐乎。湖北战场,由于石达开带兵回京玩“靖难”,韦俊孤立无援,放弃武昌,湖北大部沦陷。江西战场,武昌沦陷后,胡林翼、李续宾率湘军水陆主力包围九江,攻打湖口,林启荣、黄文金苦苦支撑。安徽战场,清军保卫桐城,准备南下安庆,李秀成凭借7000将士死守桐城,与清军4万大军对峙。天京战场,外围只有江浦作屏障,句容、溧水、镇江三城则被清军包围,且对手是“江南大营”也是当时清军第一名将张国梁,城池陷落乃迟早之事。

战略局势险恶,石达开无能为力,压根无法打开局面。例如,石达开离开之后一个礼拜不到,句容、溧水失守,镇江被合围,天京再次面临危险。此时,若是石达开继续辅政,这责任他必须要承担,因为是在他手中丢失的。石达开辅政时无法搞定局面,单飞后依然不能。那么,是谁来挽救危局呢?答案是陈玉成、李秀成这两位后起之秀。他俩不说扭转全局,至少稳住阵脚,在安徽、天京两大战场上还有所斩获。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谈到“桐城大捷”时,如此说:“那时在桐城,命使持文前往宁国,求救于陈玉成,当即准请,当即未解宁国之围,移军来救桐邑之困。”“桐城地势,一面高山,一面平坦,清军粮断,成天豫由外包来,我领军由内攻出,两面合攻,清军大败。分三路追赶,破舒城,得六安,此两处之民,投诚者数万之众。当过六安,上三河尖,招引张乐行。”

陈玉成、李秀成联合,不但取得“桐城大捷”,还将势力拓展到皖北,与“捻军”首领张乐行结成同盟,这对天国而言意义非同一般。

搞定了皖北,联合了“捻军”,李秀成则率7000兵马来到天京外围,准备解救镇江城内太平军。当然,镇江是守不住,可李秀成却能将军民带出来,只留一座空城给张国梁,这也是个奇迹。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道:

“那时和帅困我镇江,内外不通音信,内又无粮,外又无救。翼王远逃,那时朝中无人出色,独我与陈玉成二人有兵多众,故人而举荐,调我下救镇江。当时由皖省赶上六安,全军调下,救出镇郡之兵,失去镇江之城矣。”

天国危机四伏,翼王石达开不能挽救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却崭露头角,这反差未免太大。正因为如此,当石达开号召陈玉成、李秀成追随自己单干创业时,他俩却劝石达开回天京,表示不会追随翼王外出。

综上所述,翼王石达开辅政的这6个月里,太平天国军事形势非但没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而自己又不能拿出解决问题之良策。此时,陈玉成、李秀成快速崛起,承担起了挽救时局之重任。可以说,石达开单飞离京,天王猜忌是其一,关键还是自己不能挽救时局,有愧于军民。单飞,也许能开打新局面,石达开是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