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人们常常听到“圣人”这两个词,历史上的圣人也有不少,被称为“酒圣”的杜康、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书圣王羲之、剑圣裴旻、史圣司马迁……
不过他们只能算是某一领域大成者,并不是算是真正的圣人,所谓的“圣人”是指着品德最高尚、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总的来说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古人言:“圣人之心有窍”,传说中的圣人心窍越多,越明白四达,看万事万物都非常透彻,只有真正看透世间万物的人,才能尊为圣人,所以千年来,也就出了5个半圣人,最后半个争议不断。
孔子
说到圣人,每个人想到的第一个人自然是孔子了,孔子,春秋鲁国人,在古代他被称为:“天纵之圣”,是当今社会下最博学者之一,后世人统称为孔圣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儒家虽然只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之一,但孔子却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后世学者都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儒家经典《论语》,但《论语》只是孔子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百编写的追忆录,算不上真正的体系。孔子的思想精髓在于《易经》。
《易经》乃群经之首,涉及领域非常多,包括:卜卦、医学、治国、养生……孔子老而好《易》,发现人道可以学习天道、地道、会通天人,并构建了仁、义,礼、智一系列的哲学范畴。
晚年时期,孔子整理了“六经”,对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以来的文化进行了综合,所以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古往今来数千年的文化,赖孔子而传,后来的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就彻底确立了孔子在中华文化的主轴地位。
只不过经过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替,儒家最正统的思想,都发生了改变,什么“三从四德”也被强行加在了孔子身上,这其实是错误的。
大禹
墨家同样诸子百家之一,它跟儒家、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跟儒家有着很大了差别,墨者之间有着严格的体系制度,所有的墨者都必须服从墨家巨子,巨子世代相传,由上一代指定继承。
《淮南子·泰族训》载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墨家最早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子),不过墨子并不是墨家圣人,而是尊大禹。可能墨家思想在形成时,受了《山海经》的影响。墨家望气术、预言术都源于《山海经》,尊大禹也实属正常。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是家喻户晓,他治理了黄河水患,有划分了九州,铸造九鼎、使中原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他也被赞誉为“维禹之功,九州攸同”。
老子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也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继古今智慧,吸收了古老的道家文化,并性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伦理。
道家以“道”作为和行,主张道法自然,刚柔并济一系列政法思想,道家体系也是源自《山海经》、《易经》,比如道家经典《道德经》开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万物”跟《易经》开天辟地是同源。
老子开创了道家思想,以“道”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弃官隐居,著《道德经》之后,就于景室山。东汉张道陵开创道教,尊老子为道教始祖,老子在不断演化当中,也成为了神话人物。
周公
除了这三大圣人之后,还有“元圣”周公,他是商末周朝儒学奠基人,算是儒学方面的先驱者,他一生的功绩都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