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别人只要见他都得拿钱,为此,直接将一个县的县长给逼哭了

2020-11-27 15:22:40 作者: 这个人别人只

几年前有一部非常火的历史剧受引起了大家的追捧,不管是演员还是还原程度,人们对于这部剧的评价都是极高的,它就是《康熙王朝》。虽然,都认为这部剧极大的表现了康熙皇帝的气势和治国的强干手段,但是,有些细节从史料上分析还是进行了虚构美化,比如说:在剧中的一位大臣朱国治。

在剧中,这位大臣因为向皇帝上奏撤藩的政事引起了群臣的攻击,差点因为这个被杀头,这也与当时皇帝所秉承的主张不相符。但是,削藩这个建议还是为了防止地方上的势力过大影响到皇帝的统治,因此,考虑到这些,康熙皇帝并没有给这个忠诚的大臣任何惩罚,反而给他升官了。

自然,这也是为了让他的才华和忠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命他去监督当时最有威胁的藩王吴三桂。在云南赴任期间,这位巡抚大人表现的爱民爱子,极为贤良,把每一位百姓的难事都放在心头。不仅如此,对于自己这次上任的最终目的——监督吴三桂,也是做得非常的尽职。

为了使远在京城的皇上放心,他尽职尽责的搜集信息定时向京城传书。但是,就是这样也没有使得吴三桂放弃反叛。当吴起兵造反的时候,朱国治为了让自己没有挂念,献身于大义:力劝自己的夫人自杀,还杀掉了自己的儿女,一个人去到吴三桂的营帐,打算劝他不要造反。

但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最后,甚至被吴三桂在阵前斩杀,以此鼓舞全军的士气。

看上去,这位充满大义慷慨赴死的大臣其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敬佩,但是,真正的朱国治真的如同影视剧里这般英勇就义,看破生死,最终,只为了皇帝的安危考虑吗?当我们再次翻看那段史料的时候,发现,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他真正的形象和影视剧里的差着十万八千里。

《清史稿》:朱国治,顺治四年,由贡生授固安知县,屡擢至大理寺卿,十六年,外简江宁巡抚。时郑成功盘踞外洋,出没江南滨海州县,国治疏言:

“欲破狡谋,先度形势。贼众负险,我师远涉风涛,其劳逸不同。贼众熟识海道,我师弓马便捷,其素习不同;水师舟楫,较之贼船大小悬殊,其攻取不同。臣谓宜以守寓战,凡海边江口,多设墩台,待贼势困援绝,乘间攻之,自能擒渠献馘。”

其实,从这里看,朱国治还是有些本事的,但是,真正的朱国治是汉军正黄旗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

他在江苏做官期间,运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强行搜刮百姓的财物,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求百姓交钱。因此,导致他任下的百姓怨声载道,纷纷称呼他是“朱白地”。这个人不仅仅贪,他还在一些案件中,罗织罪名暗害金圣叹等文人,实在是可恨至极!

过了几年,康熙给他升了官,派他去云南当巡抚,希望他可以监督当时的藩王吴三桂。但是,没想到,他一到云南就变了样,下面的小官来见他的时候都被命令必须带着见面礼:知府最高要拿三千两银子,其他的要拿两千两,而就算是小小的县令也要按照层级拿见面费,最少的也要六百两。甚至,每一笔见面礼只许多不许低于他规定的的数额。

对于一些擅长拍马屁而且手头有些积蓄的官员来说,这笔钱并不会怎样,但是,对于一些清廉起家的官员来说,这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了。有一个知府因为实在是凑不齐三千两银子,急得甚至都哭出来了,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求到了当时的藩王吴三桂身上。最终,还是吴三桂伸手相助,给他垫付了这笔银子。

能把一个知府逼到这种程度,这也算是厉害了,这样大肆敛财不仅仅会使得周围的官员为了上贡贪污,也会严重的加重百姓的生活负担。

对于吴三桂,朱国治不但没有监督,还极力讨好和奉承。明明是来监督吴三桂的一举一动防止他造反的,但是,这位巡抚大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来云南就对这位藩王大肆追捧,跟在后面拍马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