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开国诸臣当中,朱升算得上名气较大的一位。他的出名,主要是因为一个三句九字的《时务策》。
朱升(1299年一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阳东升之际,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为其取名为朱升。
元末(1367年)朱升举乡荐为池州(今安徽贵池)学正,元末战乱中,他弃官归乡,隐居于石门(属安徽省歙县),这期间虽然屡因躲避战乱,流离颠沛,却始终不肯有一日废学,是地方上著名的老儒。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命部将邓愈合军胡大海,一起攻取徽州,并改名为兴安府,经邓愈推荐,朱升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为朱元璋献上著名的时势对策,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时正值元末群雄纷争之际,而群雄之中,大多数都只知杀人抢掠,占地称王,既无远谋近算,也无成就大业之志,朱升看到了朱元璋不同于群雄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句九字的《时务策》。朱元璋所以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称吴国公,直至打败陈友谅后,才改称吴王,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于盐城西区北龙港镇南龙港东首文曲沟北。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评论这三句话说:“这是第一巩固后方,第二发展生产,第三缩小目标,长远打算。”这三句话九个字,成为名传千古的著名战略决策。毛主席也非常赞许朱升这三句话,他在处理七十年代中国对内对外政策时,曾经援引了这个典故,并将其改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