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对海南人意味着什么?曾有13个国家在此建设

2020-11-28 02:25:03 作者: 海口骑楼老街

但其实,早在明洪武年,海口博爱路,得胜沙路(即“外沙”一带)建造市场街时,就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

到了19世纪,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掀起,海南人将在南洋赚回来的血汗钱用于家乡建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也刮起了一阵风,成为了当时海口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不仅有单边外廊,也有双边、三边甚至是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

在海口为通商口岸期间,随着骑楼的建设,也积淀了大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历史上曾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包括还有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以及家族式连排骑楼建筑,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对于游客来说,这里是海口的南洋文化,是对一座城市的描述。但对于生活这里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不仅连接着着他们的过去,也延续着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