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贤臣: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2020-12-23 12:57:10 作者: 南宋贤臣:丹

南宋贤臣: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

赵鼎于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州。绍兴年间,两度拜相,任内推重洛学,巩固政权,声称“小元祐”。后为秦桧所构陷,被逼辞去相位,先后出知绍兴府、泉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顿,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以为秦桧必定要杀自己,所以绝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赵鼎四岁失怙,由其母育婴长大,自小便知晓经史子集。宋高宗即位后,赵鼎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听说,其时有一位隐逸的道士拿手相面,在汴京玩耍时,偶尔碰见赵鼎,见赵鼎神态俊朗,气色殊绝,不由脱口而呼“中兴名相”,过了几日,再次与赵鼎邂逅,道士留言“吉阳相逢”。公然,五年后赵鼎被罢相,贬往吉阳,再遇道士,此人怪异的一笑,问赵鼎“可曾想起旧日留言乎?”

道士虽长于相面,却没有教授赵鼎避祸之法。其实,保住荣华富贵的办法很简单,那便是与秦桧狼狈为奸,可依赵鼎愤世嫉俗、正直清高特性,绝不会趁波逐浪,同恶相济。早在赵鼎任郎官时,初出茅庐的赵鼎就干了一件颤动朝野的大事,南宋两大中兴名将刘光世和韩世忠起了内讧,刘的部将王德一气之下擅杀了韩世忠手下大将,韩世忠大怒之下率兵攻取了建康府第,目睹同室操戈的内战剑拔弩张,面临骄兵悍将独霸一方的当地实力派军阀,朝廷上下一片喑哑,没人敢碰这个扎手的山芋。

面临谁都开罪不起的现状,宋高宗也骑墙张望,梦想排难解纷。这时,赵鼎却卑躬屈膝的站了出来,他上书宋高宗:“王德率兵在外,毫无忌惮地擅杀大将,假如这样做都不予惩治,国家哪里还有什么庄严?”高宗一看有人出面,喜从天降,立刻就把这件扎手的工作交给赵鼎处置,赵鼎立刻按照国家法律逮捕了王德,严加审问,一同恳求下诏,切责韩世忠纵兵掳掠,将违纪的将领交给有司依例治罪,正是由于赵鼎的明察秋毫和抓住时机,掐灭了南宋一次有可能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内争,诸将从此肃然。

赵鼎担任左相后,有一天上朝时,发现宫人自外移植翠竹于禁中,奏完过后,匆促赶到事发地,却见一处工地上人声鼎沸,匠人们如火如荼在大兴土木。赵鼎问询:“此处是谁在担任?”对曰“内侍黄彦节。”赵鼎立刻招来黄彦节叱骂,“旧日艮岳花石,引起亡国之忧,都是你们这帮小人一味奉上所为,现在还想重蹈覆辙吗?”说完命令遣散匠人,撤消工地。黄彦节灰溜溜的跑到高宗处去告状。第二天,赵鼎上朝言明此事。高宗只得打哈哈,“爱卿呀,我偶见皇宫内有处空位,就想栽种一些竹子,并非是要建筑御花园,你能如此防微杜渐,足见忠心,今后再有这种事,不用忌惮我的感触,放手去做吧。”

还有一次,一个户部官员为了凑趣宋高宗,给宫中送了许多钱,不曾想被赵鼎发现了,赵鼎立刻把这位官员叫到相府,严加责备,批判他不应消耗民脂民膏供皇宫禁内享受,这样与国家法度不合,批判完后,赵鼎还想追回这笔钱。第二天,赵鼎问询高宗“是不是有人送钱给宫中了?”高宗为难的笑了笑说“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是我要求的。”赵鼎说“此人不应送钱,陛下更不应该要钱?”高宗说“能不能下不为例呀?”赵鼎说“此风一开,后患无穷,陛下仍是把钱拿出来吧。”目睹到嘴的肥肉就这样被赵鼎要了回去,高宗肉疼之下却也百般无法的归还了这笔钱。赵鼎坚持把送钱的官员调往了外地。宋朝的皇帝想私用国库的钱竟然这么困难,这便是宋朝独有的相权与君权的制衡。

秦桧可以敏捷上位,而且把握国家大权,直到后来一手遮天,赵鼎有失算之明,所用非人,也给自己终究引起了厄运。起先,南宋高宗朝文有赵鼎,武有张浚,时间短似有中兴痕迹。张浚以为秦桧可堪大任,所以一路保荐,赵鼎也以为秦桧是个人才,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应该斗胆选拔重用后起之秀,秦桧一路绿灯,逐步把握了权利,秦桧这个人心计很深,两面三刀,比及张浚和赵鼎发现秦桧不是一路人时,再想拔除这颗钉子时,发现现已无力回天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