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2020-12-26 09:38:34 作者: 七次叛主的王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三藩之役迸发。一时间吴三桂杀进湖南、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等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郑经也渡海来攻,整个南边一片溃烂。而清军苦于战役预备和军力缺少,只能处于守势,以把守江防为要,谨防烽火蔓延到北方,要挟到清廷控制的底子之地。

就在清廷大举调兵南下之际,王辅臣忽然在侧后方捅了一刀,让玄烨痛彻心扉,简直使得全局失控。

早在吴三桂起兵之初,就派汪士荣给王辅臣送去一封信,除了封官许愿以外,还请他出动军队策应。王辅臣却是直爽,直接将汪士荣和招降信交给了玄烨。玄烨闻讯大喜,直接处死了汪士荣,还给王辅臣留在京中当人质的儿子王吉贞升了官。

不过时年19岁的玄烨明显有些得意洋洋,竟然草率的录用大学士莫洛为山陕总督,有控制王辅臣之权,却没注意到两人之间有过节。并且莫洛也非心胸开阔之人,就任后处处与王辅臣刁难,陕西的形势突然变得严重。

康熙十三年年末,二人世的联络完全恶化,发生了火并,莫洛战死。这下王辅臣没了退路,所以致信吴三桂,表明乐意跟随他反清。

王辅臣两次叛清、两次叛明,顺、吴(三桂)、流寇各叛过一次

不过王辅臣并没有依照吴三桂的志愿东进或南下,而是掉头向西进入陇右。他先后攻取沔县、略阳、陇南、阶州、清水、巩昌、兰州等要地,秦州、平凉、庆阳等地则纷繁归附,到康熙十四年头,整个陇右现已尽入其手,王辅臣成了当之无愧的“西北王”。

王辅臣出其不意的行为让玄烨和吴三桂都有点懵圈,但很快都理解了王辅臣不甘为人下、有自立之心的意图。

所以两人别离出招。

王辅臣名义上归附了吴三桂,但是既不听调也不听宣,老吴还拿他没办法,只好破罐子破摔。一方面给老王官泰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另一方面又怕老王嫌他封的官不值钱,爽性砸下20万两真金白银以示诚心。但一同,他又派出心腹王屏藩、吴之茂率部大举北上,名义上是打着援助王辅臣的旗帜,实为给后者施加压力。

玄烨则放掉了人质王吉贞,还让他给王辅臣代话,期望他悬崖勒马,朝廷不计前嫌。

有儿子当人质还敢反,说明王辅臣并不怎样介意王吉贞的下场,所以玄烨放了他也没什么丢失

王辅臣正春风得意,现在儿子又安全归来,所以悬崖勒马啥的大能够放放再说。究竟谁也没有前后眼,说不定咱老王也能过把皇帝瘾?所以他既没有容许也没有回绝玄烨的善意,而是挑选了自行其是。

玄烨应对三藩之乱的根本战略便是按住吴三桂猛揍,完全不给他留任何后路。一同对其他的暴乱者则能招安则尽量招安,以便会集力量冲击吴藩。不过王辅臣在西北的暴乱以及招安失利,完全打乱了他的布局,使得玄烨不得不推迟在南边的攻势,转过头来先搞定侧后方的危险。

他先是录用豫亲王多铎的第七子、贝勒董额为定西大将军,出动军队陇右平叛。没想到虎父出了犬子,董额到了西北一通乱打,除了丧师靡饷外简直毫无寸进。玄烨只得急招老将图海出任抚远大将军,赶赴西北掌管平叛。

图海公然老辣,就任后并未急于进攻,而完成整理军纪,继而采纳攻心战术使得平凉军民人心不齐。之后出重兵强攻拿下郊外要地虎山墩,然后能够高高在上轰击平凉城。至此平凉与外界的交通隔绝,城内粮草将尽,完全陷入了绝地。

王辅臣徒有勇力而无战略眼光,清、吴两头不靠的成果便是自陷死地

此刻图海又借与王辅臣有提拔之恩,遣参议道周昌(即周培公)入城劝降。

王辅臣因为身世和履历的问题,不或许有什么文明和才智,民族大义、时令操行之类的东西更不会跟他发生任何联络,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能来源于他的日子履历和经历。假如王辅臣的命运好、遇到一位相似李世民那样的“明主”,完全或许成为樊哙、尉迟恭或是常遇春这样的猛将乃至是开国功臣。但是他遇到的,却尽是带他投靠流寇的姐夫以及目光短浅、要挟着他一叛再叛的平凡小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