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2020-12-26 09:38:34 作者: 七次叛主的王

后来吴三桂在三藩之乱的中后期一向受困于麾下无良将。若是王辅臣还在,即使不能改变败局恐怕也不会打得那么丑陋,最少会给康熙皇帝玄烨添加许多压力。惋惜吴三桂的一片苦心毁于儿子的愚笨和自己的轻信误听,也算是自作孽不行活。

横竖只需比及平藩之役全局已定之后,但凡还活着不愿去死的叛变者,玄烨一个都不放过。

在这一点上,王辅臣体现出了他一生中稀有的才智,看得很清楚。

所以在他第七次、也是终究一次屈服后不久,王辅臣就曾自杀过一次,不过图海看得很紧,他没死成。这件作业也引起了玄烨的注重,他专门下诏给图海,命令对王辅臣谨防死守,绝对不能让他死掉。

玄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时的平藩之役正处于战事焦灼的状况,除了吴三桂对清军死打硬抗以外,其他各路叛变实力都是首鼠两端,随时或许见风使舵,清廷正在大力对其分解、招安。在这种状况下一旦王辅臣意外逝世,别管是自杀仍是他杀,都会对清廷的招安作业形成负面影响,让耿精忠、孙延龄等人发生兔死狐悲的心情。

玄烨此刻不想让王辅臣死掉,不代表将来还想让他活着。想清楚了这一点的老王,开端竭尽全力的推动自己的寻死大业。

他先是想办法搬运图海的注意力,然后将新娶的夫人逐出了家门,又尽散家财分发给部下,终究才饮下毒酒一杯,完毕了自己的性命。

玄烨得知王辅臣的死讯后,默然好久,总算没有牵连他的家人和部下,仅仅将王吉贞除名完事。

从玄烨终究对王辅臣的处理来看,或许还不至于非得弄死他不行?

在史料记载中,王辅臣其实是个不错的将军:

“辅臣为人,恭以事上,信以处友,宽以待人。而严以御下,然有功必赏,虽严,士亦乐为之用。”(《广阳杂记·卷四》清·刘献廷)

只惋惜他生错了时代。若是能投胎在两宋之前,哪怕王辅臣再叛个七八次,没准也能成为像尉迟恭、程知节、秦琼那样名扬千古的悍将吧。

王辅臣的终究两次变节,成为三藩之乱的转折点。

清廷关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等手握重兵的前明叛臣其实并不信赖,但苦于八旗军力缺少,只能将其藩镇设在云南、两广和福建等南边省份,以之为前驱对汉人抵挡实力和南明小朝廷进行剿杀。

三藩中,吴、耿叛清终究被斩草除根,尚可喜死活不愿叛,终究保全了宗族

跟着朱由榔被杀、南明毁灭,清廷与三藩间的对立日渐杰出,彼此间的尔虞我诈日益剧烈。最少在刚刚亲政的玄烨看来,三藩的问题终究仍是要经过战役的手法来处理。

王辅臣的请调关于清廷来说是个削弱吴藩的意外之喜,但怎样安排他又成了个难题——直接砍死固不行取,不给兵权也必定不现实,但不管扔在南边仍是京畿,一旦三藩作乱这货又或许成为危险。所以终究权衡一再,玄烨仍是把他打发到西北,先做平凉提督,后调任陕西提督,既使用王辅臣的勇武安稳西北,又使得他远离吴三桂和中枢要地,即使作乱也不会祸及底子。

当然,在王辅臣就任之前,玄烨也没忘了向吴三桂学习,好好拉拢一下这名性格多变的悍将之心——先是大加欣赏、赏赐,又将其抬入旗籍、以“不舍”为名多次延迟他的行期,终究乃至连老爹的遗物都赐给了王辅臣:

“御座前有蟠龙豹尾枪一对,上指谓辅臣曰:‘此枪先帝所遗以付朕者,朕每出必列此枪于马前,以无忘先帝。汝,先帝之臣;朕,先帝之子。它物缺少珍,其分此一枪以赐女(汝),女持此往镇平凉,见此一枪如见朕,朕见此枪如见女矣。’”(引证同上)

惋惜人心隔肚皮。王辅臣当面感激涕零、誓词忠实,成果一回头就毫不客气的一叛再叛,并且竟然还成了决议三藩之役战局走势的要害人物。

年轻时的玄烨天然不会像后来那么老道,比方处理三藩之乱就有些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