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唤这个人,其实是大有来头,《(正德)姑苏志》持续写道:“王唤,字显道,华阳人。太师岐国公珪之孙也,为秦桧妻之兄(或云妻弟)。”一言以蔽之,他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妻兄。不止于此,他还把自己的私生子,送给同他妹妹结婚后一贯无子的秦桧当养子,秦桧非常喜爱这个养子,给他取名为秦熺。《宋史·秦桧传》对此记载道:“熺本王唤孽子,桧妻唤妹,无子,唤妻贵而妒,桧在金国,出熺为桧后。桧还,其家以熺见,桧喜甚。”
王唤系名门之后,他的祖父王珪曾是宋神宗时的宰相,他的父亲王仲山也出任过抚州(今江西抚州)知州,而他自己也是一个才调非常杰出的人。自从有了秦桧做靠山后,更是如虎添翼官运亨通,先是以两浙路转运副使升任临安知州,不久之后又升任工部侍郎。在绍兴十四年,又被外放到南宋重镇、坐落抗金防线上的平江府担任知府。
元人陆元仁在《吴中旧事》中说王唤,尽管“绍兴初知府事,峻于剥削,酷于用刑”,是个横征剥削而善用酷刑的蛮横州官,但在做事情方面,仍是“然其规为,亦有可取者”。他就任之后,就用大刀阔斧的手法,先是在胥门城内的河滨上,建起了美轮美奂的姑苏馆,和他同一朝代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对此大加好评:“体势宏丽,为浙西客馆之最。中分为二,曰:南馆、北馆。”再是在为了防洪原因堙塞良久不通行人和舟船的胥门水陆城门上,筑起了巨大高耸的姑苏台,范成大持续大加称誉:准则尤瑰特,为吴中伟观。”后来又为了有利观瞻,大手笔在姑苏台下的胥门和盘门之间,建起了花园式的百花洲,并在洲上别离筑有“颁春”亭和“宣诏”亭。接着还在百花洲的东面,顺便修了一处招供射箭文娱的射圃场所。最令范成大认可之举,是王唤为此专门请来了京城头牌书法名家钱塘人吴说,请他用绵绵大草的游丝书体,为这些馆台亭圃书写额题,更是如虎添翼增色不少。要知道,对自己的书法一贯自视甚高的宋高宗,也从前面对着吴说有过自惭形秽的表明“终不逮卿所书”。
经王唤掌管重建的闻名修建,还有平江府儒学,即今日的姑苏文庙府学;再有江南道院天庆观,也便是今日的奥妙观;还有现已化为乌有、旧址在子城(今姑苏公园一带)西门之上的观风楼。
依据南宋龚明之著的《中吴纪闻》记载:“西楼,在郡治子城西门之上。唐旧名西楼,后更为观风楼,今复古。绍兴十五年,郡守王唤重建。楼初完工,郡人竞献诗,以进士耿元鼎所赋为最。”说的是王唤为了道贺在子城西门之上的观风楼重建成功,邀请了姑苏读书人为此献诗讴歌。其中有一个耿元鼎,又叫耿镃的人,以《姑苏王太守新建郡城西楼》一诗,在其时一切的献诗中名列前茅:“西楼一曲旧笙歌,千古当楼面翠峨。花发花残香径雨,月生月落洞庭波。地雄鼓角秋声壮,天迥阑干夕照多。四百年来逢高手,要看景物似元和。”
姑苏是王唤这个当过工部侍郎的人,发挥他过人修建才调的实践之地。在姑苏馆、姑苏台、百花洲的建造期间,为了整理建炎四年(1130)金兵侵略吴城时留下的修建废墟,他除了要求一切进城的船舶,在出城的时分必须将船舱里装满的废砖碎瓦,倾倒在胥门郊外河滨的低洼地,还要求从中拣出能够用于烧石灰的破碎青石,然后堆在一同挖坑煅烧,用煅烧成的熟石灰,来粉刷宫廷的墙面。这样既加快了修建进展,又节省了修建开支,可谓是一箭双雕。这同北宋真宗朝的大臣丁渭,修正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皇宫时,所用的挖沟之举,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姑苏城的这些修建实践,还催生了他在平江府重刊《营建法度》之举,从而使这本史称“绍兴本”、代表着我国古代修建巅峰的典籍,得以有序传承至今。
姑苏一同也是王唤这个平江府知府的人生完结地,应当是在绍兴十六年年末的时分,《吴中旧事》说他在觉报寺的家中:每刺鹿血,“热酒中饮之,以求补益。不多,疽发于胁而死。”
三
南宋绍熙元年(1190)十二月,有一个人坐着一条官船,沿着吴淞江逆流北上。这个人便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他此行是从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杭州市),到建立在建康府(今南京市)的江东转运使衙门担任副使。这是他第四次也是最终一次路过姑苏,半途停顿了一下,访问此时正在石湖家中养病的范成大。这一年他现已六十四岁了,范成大比他大一岁,这是他俩最终一次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