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逼无奈?甘肃出土的墓志铭,揭开其真面目

2020-12-02 16:54:38 作者: 玄武门之变,

历来但凡能坐上皇位的人,不是运气好,就是能力强,但绝对多数都心狠手辣。因为身为九五之尊不仅要树立威严,更要有杀伐果断的魄力。至于能狠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当时所面临的困境有多大。比如朱棣,如果不是朱允炆坚持削藩,将他逼上了绝路,说不准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还有李世民,若不是李建成的步步紧逼,说不准他也不会先发制人。

同样是弑兄杀弟,但在世人的心中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篡位成功的朱棣虽然把大明王朝推向了巅峰时刻:“大明永乐”,不过,对于他立下的不世之功,大多数人并不买账,反而认为他嗜杀成性,过大于功。可是李世民却不一样,他成了众人心中的千古明君,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很多资料将李世民划分为被动者,他发起玄武门之变,逼宫父亲看似都是被兄弟逼的,内心并不想那么做,然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真的那么坏吗?李世民又真的那么无辜吗?或许事实上他并不比朱棣善良多少。

大家都知道,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与其说它是记载历史的书,不如说它是胜利者引导舆论、彰显功绩的工具。比如在《旧唐书》中就有一段大赞李世民的话,说他玄武门之变的正确性,还有创下的贞观之治是何等的盛况。当人们收取到这样的信息时,能不让人产生误解吗?纵观历史上的君主,尤其是能治理好一个朝代的,哪一个又是单纯的小白兔呢。所以当读到这样的信息时,心理就需要时刻打个问号。

至于李建成,当时的他已贵为太子,为何还要时不时撩一下李世民,对李世民不不紧逼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不自信吗?所以事实上,李建成或许并不是书中描绘的那么不堪,只能说他没有李世民聪明。或许很多人都不相信,毕竟《旧唐书》是在玄武门之变后300多年才出现的,即便李世民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操控这本书。的确,他直接操控《旧唐书》的能力,却能控制史官们如何写他的工作日志,而《旧唐书》就是参照他留下的工作日志来纂修的,所以要改变后人对他的看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更何况在甘肃曾出土了一块《常何墓碑》墓志铭,上面所记载的事迹也从侧面反映了李世民的心机之深。李世民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有一位叫做常何的将领,他曾是瓦岗军的一员,投降后就一直跟在李建成的身边做事,还做了北门禁军的统领。大家都知道,禁军效忠的是皇帝,那么李世民之所以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不外乎是提前收买了禁军,才能在玄武门做好埋伏。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收买这些禁军呢?这在墓志铭中也能找到答案。《常何墓碑》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于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賜驍勇之夫……九年六月四日,令揔北門之寄。

很简单的几句话,却再明了不过了,说的是常何身为皇帝的人,却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回长安,还赏赐了不少东西。按理说赏赐并不是什么大事,正所谓“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但常何一没功能,二又不是高祖赏赐,摆明了就是贿赂。而“北门长上”是对玄武门常驻守军的一种称呼,可见李世民早在这支禁军中安插了自己的力量。

虽然唐太宗当时安插力量未必是为了玄武门之变,但他一定清楚,要想控制宫城,就必须控制玄武门,所以他早早地在玄武门常驻守军中安插力量可谓是明智之举,自然也不只有常何一个人。他的这番行为怎么可能不为人知,所以当李元吉李建成知道后便再也按耐不住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