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号称“唯才是举”,那为什么麾下很多大将都是本家亲戚?

2021-01-03 18:30:32 作者: 曹操号称“唯

汉末三国是古代人才最为鼎盛的年代之一,尤其是三分全国的曹魏、蜀汉、东吴阵营中有许多至今都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人物。这种状况与三国“三巨子”不问身世重用人才的政策有直接关系,曹操就揭露喊出“唯才是举”的标语。

但奇怪的是,曹操声称不问身世、“唯才是举”,但与蜀汉、东吴比较,曹魏阵营中的宗室重臣是数量最多的,比方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等,《三国志·魏书》中专门有“

诸夏侯曹传

”,位置甚至在皇子列传之上。

而蜀汉阵营中几乎没有宗室重臣,仅有有影响的是刘备养子刘封。东吴尽管也有几个宗室,但前期影响很小,东吴首任宗室丞相甚至在《三国志》里没有列传。那么声称“唯才是举”曹操麾下许多大将为什么都是本家亲属呢?

首要,尽管不比自食其力的刘备,但曹操早年的根底也是很差的,既无地盘也无班底,仅有能够依托的便是他的这些曹姓、夏侯姓的本家亲属,比方曹操第一支部队便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给拉起来的,位置当然不一样。

其次,曹操尽管不是士族,但也是权宦之后、太尉之子,本家亲属不只数量多,并且在其时的受教育水平较高,优秀人才的份额也比较大。与曹操比较,刘备、孙权的宗族规划和本质不行,想选拔本家亲属也没有适宜人选。

最终,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并不是真的要以才干任官,而是要以此冲击士族之前赖以生存的察举制(以“品德”为选拔规范)。但士族是其时全国精英阶级的主导集团,就算是曹操也不得不依托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集团。

但由于自己不是士族身世,所以曹操骨子里对士族是不信任的,哪怕是为曹魏树立发生决定性效果的颍川士族集团。所以曹操便将以军权为主的许多重要权利交给曹姓、夏侯姓的本家亲属,制衡以颍川集团为代表的士族。

归纳来讲,曹操重用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些本家亲属,除了他们资格最高、才堪大用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仍是为了限制士族实力。而当曹魏宗室重臣无力限制的时分,曹魏江山也就被士族代表司马氏夺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