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难打车日之后,嘀嗒们还能做些什么?

2020-10-03 10:38:01 作者: 2020最难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 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台,在不 增加车辆出行频次的前提下可以提供共享座位1.2亿个;注册 乘客3亿人,全年合乘出行36.4亿人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 的重要有益补充。

2019年末,全国私人小客车(私人轿车)数量为1.37亿辆,因此,顺风车未来的市场仍然很广阔。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出租车是城市四轮交通最大的存量市场,作为城市最重要的运力之一,出租车至今仍没有发挥出其最大效能。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出租车数量为139.16万辆,出租车客运量总规模为347.89亿人次。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客运量比重为37.1%。出租车客运量远远超出当前网约车的客运水平。

但近年来,巡游出租车数量、驾驶员数量、客运量规模都呈波动下降的态势,出租车行业更多的问题仍然源于自身,甚至可以说是积重难返。

出租车行业依靠牌照管理,市场弹性差;

价格体系比较僵化 ;

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较薄弱;

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用户口碑差:挑单、私自加价、服务态度不好等。

实际上,在出行服务网约兴起时,出租车就被纳入网约范围。但与快车、专车等网约车不同的是,出租车路边扬招是其招揽乘客的主流方式。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巡游出租车日均约5000万的订单,扬招订单整体依然占据了80%-95%,而网约化的比例只有5%-10%,即便在北京、上海这些超一线城市,出租车网约化的比例也只有20%左右。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李刚曾在公开场合总结,除了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之外,巡游出租车较为单一的运营模式也是司机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2019年巡游出租车日服务5800万车次,空驶率在45%左右。如果能够在额外增加网约化的渠道,将大大降低空驶率,提升司机收入。

然而近五年来,出租车行业的变革非常小,司机们对约车软件的积极性甚至远远低于打车补贴大战时。“现在打车软件上,出租车的订单太少了,我们只能靠路边打车的单。”一位来自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向笔者表示。

从上面两个市场来看,天然定位在存量市场的嘀嗒 ,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顺风车之后,潜入出租车数字化市场

相对于用户和车主对于顺风车的接受程度,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一直是个大难题。但近两年开始,在经过了多年出租车公司与互联网出行公司的磨合后,改革开始逐渐出现转机。

一方面,出租车公司对于互联网出行公司的态度在转变,不再是抵触的戒备和防御心理,开始试图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做一些改变;另一方面,互联网出行公司的C端业务也逐渐接近天花板,无论是网约车、顺风车的增长都开始放缓,试图探索另一条新业务——B端市场。

互联网出行公司针对“数字化”的问题,为出租车企业推出了各自的线上管理系统,比如嘀嗒的凤凰出租车云平台,滴滴的桔行系统,高德也推出了自己的出租车数字化方案。

网约车模式出现后,外界认为网约化是出租车行业改革出路的发动机,但现实是,网约化不仅不能带领行业走出困境,甚至可能加速灭亡,体验不好、服务不好……用户并不会主动选择出租车,整个行业逐渐被被边缘化。

事实上,用户在哪儿打车只是一个渠道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整个出租车行业自身的问题——例如产权不清、价格僵化、行业太过分散、管理办法承包制过于简单粗暴等等。更核心的挑战在于,出租车没有全面提升服务用户的机制和能力 。

比如,在北京就有约300家大大小小的出租车公司,其中,中小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管理非常简单,就是收收份子钱。出租车公司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帮助司机提升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