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难打车日之后,嘀嗒们还能做些什么?

2020-10-03 10:38:01 作者: 2020最难

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势在必行。相比此前的网约车只是将出租车接入打车平台,这一轮科技对于出租车行业的升级,不仅仅在前台的打车渠道上,而是深入到前、中、后三个阶段。

“嘀嗒已经进入到出租车行业的全链部分,我们和出租车的管理部门,比如说各地管理的交通委员会、交通管理处、出租车的民间组织(比如出租车协会),还有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深入互动”

《商业数据派》看到,嘀嗒们目前对出租车行业的升级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出租车公司的内部管理,一个是连接出租车和用户。

在出租车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嘀嗒和滴滴都给出了自己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9年年中,嘀嗒提出“三化”工程,即“网约化”,“数字智能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

针对出租车司机,将通过拓展企业用车服务,新增出租车拼车,场站合拼等新业务形式,来拓宽司机收入来源。同时,通过智能巡游,热力图,以及机场火车站等人流集中区的供求分析预测,来进行更为灵活的运力调度,提升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效率、减少空驶率。

针对出租车公司,将构建出租车智能管理平台,通过包括大屏实时运营系统、司机服务评估数据、交通管制在线通知、调度服务、资产管理、人员及合同管理、司机运营绩效数据分析等运营功能。

在政府监管方面,嘀嗒出行为政府提供巡游车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主管部门运价调整,预测供求,城市运力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巨头也瞄准了出租车“新基建“。滴滴出租车在今年7月7日正式发布 “桔行系统”,并将围绕该系统布局出租车信息化开放平台。据介绍,桔行系统可以实时管理司机、车辆基础信息管理、营运数据、服务评价以及安全情况。

嘀嗒创始人宋中杰曾就职于惠普、谷歌等科技外企。在创办嘀嗒前,宋中杰在2010年7月首次创业的团购项目就叫“嘀嗒团”,因为千团大战竞争激烈,经营三年后嘀嗒团宣布关闭。

回想起当时的经历,宋中杰表示,在第一次创业过程中,团队对于很多事情看法看得不够远,只看到中间,没有看到终局,这导致嘀嗒团在后续的商业决策上也陷入随时摇摆变化的境地,不够坚定。

“另外在很多商业实战上也存在失误,比如对于竞争预计不足 ,虽然刚出来就拿到第一笔来自IDG的投资,原本计划第二年再拿融资,但在当年补贴大战时,竞争对手一年融资3~4轮,融资规模也远远超过我们;第二,花钱过于谨慎,慢慢花钱不出效果,实际这样情况下投资回报率也是低的;第三,不太重视技术和产品,销售为王。我们当时花了很多钱在商户地推上,并没有细细打磨用户体验。”宋中杰向《商业数据派》坦然分享这些过去的“伤疤”。

这些经历都化成了经验,为嘀嗒在出行领域的拼杀少走了许多弯路。

回望过去六年创业经历,宋中杰认为“嘀嗒”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水滴石穿之意,也同样适用今日。

嘀嗒用了六年时间才证明了顺风车的市场潜力,如今嘀嗒又开始在出租车行业坚持精耕细作。专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这两个看似缺少想象力的细分领域,背后实际是嘀嗒注重行业长期的发展价值,为了这一目标,嘀嗒甚至可以短期舍弃平台的发展速度。

不过,嘀嗒依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更多的是行业天然的痛点,如顺风车与非法营运的对抗、出租车服务评价体系等问题。

“我们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相比补贴大战时市场上流行的速胜论、速败论,嘀嗒更相信水滴石穿。”宋中杰表示。

短期而言,无论是滴滴、首汽、高德还是嘀嗒,各家沿着既有的发展路线,各有优势,最终成败如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主义和终局思维是决胜的关键。

我们看到,嘀嗒和滴滴在出租车B端服务上的思路大同小异,不过嘀嗒由于布局时间更早,在系统和功能上更加全面。

而在连接出租车和用户方面,嘀嗒和滴滴走出了非常不一样的道路。目前,嘀嗒不仅让出租车网约化,更在探索如何让扬招服务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