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之“囚”3

2020-11-16 13:22:42 作者: 无罪之“囚”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实习生 汪航 李科文 陈灿杰 樊一鸣

[编者按]:

他们是一群孩子,但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

在他们最重要的成长时期,父母不在身边陪伴,生活大多困难,又因父母入狱而背负污名,直至成年有些人也无法释怀,与命运和解。

在父母服刑的高墙之外,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活在一个无形的囚牢中,饱受痛苦。他们的“刑期”可能比父母还长。

目前,关于这个群体的官方数据,仍停留在2005年司法部的调查“逾60万”。而针对这个群体的救助,至今存在事实上的法律和政策空白。

受一桩杀妻案的启发,澎湃人物决定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去抵达更多被遗忘的角落。

本专题共有三篇,这是第三篇,重点讲述官方与民间力量对这个群体的帮扶。

刚进监狱前几年,张小兵想过自杀。

湖南省雁北监狱,关的大部分都是十五年以上的重刑犯。监狱长刘伟说,面对漫长的刑期,服刑人员时常后悔、孤独、绝望,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打架、自杀等现象。自2010年起,监狱加大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关注,发现孩子是他们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每个月,他们能打5分钟的电话,听小孩的声音,感觉生命在跳跃与延续。

电话那一头,小小的身躯,经历家庭巨变、流言蜚语、内心的冲突与撕扯,变得自卑、孤独、敏感又偏执。他们是5类重点青少年群体之一,有些成为事实孤儿,流浪乞讨,打架斗殴,甚至步父母后尘走上犯罪道路……

2017年,衡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张弢发起“春风行动”。他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关注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给他们送去物资和心理帮扶。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帮凶手的小孩,难道犯罪还有理了吗?

绝望与希望

一个空旷的草坪里,2000名服刑人员坐在小板凳上,听心理咨询师王玉秋讲课。

那是2018年,王玉秋记得,她讲的是“父母违法对子女的影响”。讲完课后,服刑人员一一散去,张小兵走到她身边问:“我的小孩会不会有心理问题?”

六年前,张小兵因情感和经济纠纷,刺伤了“女友”刘艳红的哥哥和继父,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此时,儿子张青松不到4岁,他目睹了父亲被带走的那一幕,至今记得奶奶晕倒了在地上。

张青松贴在家里墙壁上的奖状。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王玉秋第一次见到张青松时,小男孩8岁,帅气的眉宇间透着一股忧愁,不肯说话。奶奶李秋菊说,自从儿子进了监狱,亲友们鲜少来往,孙子的母亲刘艳红,也没有再来过。

两家同在一个镇上,一条街相距几百米。刚出事那会儿,李秋菊几乎一整年没出门,菜都是别人帮她买。她后来才知道,刘艳红一家已经搬离了镇上。

在李秋菊印象里,出事前,刘艳红和张小兵在福建做生意,两人时常吵架又和好,一直没有领结婚证。

案发后,他们一度想和刘家人和解,但因赔偿款没有谈拢。张峰以为儿子张小兵属故意伤害,最多判十年。2015年2月,衡阳中院一审宣判:张小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

很长一段时间,李秋菊骗孙子说,你爸爸外出打工了。她很快发现,孙子看到别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经常一个人偷偷掉眼泪。后来,她带着孙子去了深圳投奔女儿。

张青松在深圳读到小学二年级,又转到衡阳市某县城一小学读书。他们在县城租了一间民房,一年四千元房租。

此前,李秋菊一边带孙子,一边帮人做手工,一天十几元收入,后来忙不过来,就放弃了。她现在每天接送孙子,在家里做饭,每月开支千元左右,全靠63岁的张峰在老家的收入。

每到寒暑假,李秋菊会带孙子回老家的镇上。张青松不喜欢老家,因为没有朋友,他整天待在家里写作业。

张青松从小成绩很好,家里贴满了奖状,喜欢画画,梦想长大了当一名画家。但家里没有钱给他报任何兴趣班。

心理咨询师李雨洁善于绘画治疗,跟小朋友讨论画的内容,帮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发现,张青松的画非常丰富,沉默的外表下,是一个内心敏感的孩子。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