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最早是哪个皇帝想出来的?"丹书铁券"是用什么做的都写了啥内容?

2021-01-21 07:11:06 作者: "丹书铁券"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据,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准则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blob.png

  丹书铁劵(dān shū tiě 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叫“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据。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代代享用优遇或赦罪的凭据。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避免冒充,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前史沿革

  据考,汉高祖刘邦攫取政权后,为稳固控制拉拢功臣,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奖励。刘邦树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规章,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间的“符”也便是一般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据。“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慎重和确保“铁券”安全。但是,最早的“铁券”并无赦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据。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后代中,不乏获罪乃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时期,孝文帝常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乃至还呈现了大臣向皇帝请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今后,颁布“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功臣、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领袖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取得“铁券”的。并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逐步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保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前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添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后代乃至能够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慰民意,下旨优待柴氏后代,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便柴氏后人违法也不得加刑。众所周知的小说《水浒传》中所描绘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的确有其前史依据。

  到了明代,铁券准则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令上标准了“丹书铁券”的颁授目标,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间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纷歧,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全部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颁布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求查验时,只需将它们放在一同,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协助他攫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比较,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后代难免死。

  清代,“丹书铁券”准则方被废止。

blob.png

  形制演化

  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布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据。

  南北朝今后,始具有赦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确保,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准则上作了明文规则。形制历代纷歧,后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