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已知推未知,探寻秦始皇鲜为人知的一面

2020-09-27 00:03:01 作者: 由已知推未知

说到秦始皇,诸君脑中多有千古一帝、雄君圣主、一统华夏等概念。然而这些想法“太大”,只能笼统形容始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如果抛却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文治武功,那么剩余的部分显得很单薄:其人样貌品性怎样;如何看待家庭亲情;又为何晚年热衷修仙求丹。后世对这些人性化、生活化的元素所知甚少,或者是嫌小忽略了。

始皇帝并非一出生就是天命所归自带光环,相比寻常人并未有何出奇之处。

惨淡幼年

秦始皇之父异人(秦庄襄王),是昭襄王的孙子,因其父安国君(孝文王)香火繁盛子女众多,异人母子并不受重视。

时值战国后期争斗激烈之时,昭襄王想吞六国,六国抱团自救。强秦也懂众怒难犯的道理,便对六国进行离间分化,各种花样的互不侵犯友好条约也签下一大堆。

乱世看实力,这些协议约束力有限说撕就撕,但相互间还是押了些直系亲属,用以减少毁约行为,异人作为不受宠的直系亲属,不幸被抵押在邯郸当了质子。因秦赵关系紧张,平时也不受待见,秦始皇嬴政就出生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

前260年,白起于长平全歼赵国主力45万人,之后围攻邯郸意图灭赵。兔子急了还咬人,被逼上绝路的赵国打算鱼死网破,诛杀质子异人以为报复。在吕不韦帮助下,异人丢下嬴政母子两人逃出生天。年仅3岁的嬴政,自此在赵都与母忐忑度日。

直到前251年,异人被立为太子,地位水涨船高,赵姬、嬴政娘俩才得以回归秦国。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最关键的启蒙期,嬴政就离开父亲,与母相依为命,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为外界所敌视,是该阶段成长主基调。被笼罩于阴影之下的童年,使嬴政早熟敏感、内向寡言,因无从依赖,又比同龄人多了自立坚韧之心。

初露锋芒

前247年,嬴政13岁被立为秦王,直到21岁方才亲政,又被迫卷入宫斗漩涡。

虽然名义上是秦王,但嬴政的位子十分不稳。前有仲父吕不韦一手遮天,党羽遍及朝野;又有赵姬、嫪毐秽乱后宫,年轻的秦王两面受敌。

他表面不动声色,暗中积蓄力量,并利用各方矛盾令其内耗,坐收渔利。

前239年,同父异母弟成蟜叛乱,失败后逃亡赵国,其部下皆被连坐处斩,就连事发之地的百姓也遭流放。

前238年嫪毐叛乱,被嬴政预设伏兵击败,车裂嫪毐,还将其两子摔死,斩草除根之意决绝。

前237年,羽翼渐丰的嬴政将吕不韦流放巴蜀,除掉了最大也是最后的政敌。

“最是无情帝王家”,嬴政在权力斗争中展示了铁血无情的一面。20岁出头的年轻人懂得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冷静判断全局,抓住时机以雷霆手段各个击破,王者气象已喷薄而出。在斗争手腕上,嬴政堪称天才。

灭六国

秦灭六国虽说是大势所趋,但所有趋势须有人引导,嬴政就是统领全局的领军人物。之前在他曾祖秦昭襄王时代,有过很好的机会却功亏一篑,嬴政成了六国最后的终结者,这很能说明问题。

昭襄王和始皇帝代差约三十年,国力应该相差不大,兵力上白起长平之战秦军50万,王翦攻楚秦军达到峰值60万,相差也不大。那为何嬴政能够成功?

秘密在于两个字:用人。

这一点从白起和王翦的不同命运可窥一斑。

长平战后,白起意欲挟胜灭赵,不过却被范睢给搅和了。认为错失良机的白起从此负气闲居。即使战局危急时昭襄王几次令其复出仍置之不理,后来落下个赐死的悲惨结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