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喝是看不起我!”酒桌上碰到这话咋办?古人一妙招轻松化解

2020-10-14 12:07:08 作者: “你不喝是看

“你不喝这杯酒,就是看不起我!我先干了!”相信我国大部分男士对这句话都特别熟悉,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便开始酿酒,等到夏商时期,酿酒业已经十分发达,并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周代则进一步提升了酒文化的格调,开始提倡“酒礼”与“酒德”,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极力追捧这种酒文化。

于是乎古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酒,娶妻生子时,得喝酒;上阵杀敌前,得喝酒;化解矛盾,更得喝酒,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那招“杯酒释兵权”,到今天都为人所称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似乎渐渐忘了“酒礼”与“酒德”(当年周公曾严厉告诫大臣们,“德将无醉”即喝酒可以,但绝不允许喝醉),甚至很多时候,变成了“逼迫他人喝酒”,并说出“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诸如此类的话,令人为难。

古语有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有劝酒,那么就有挡酒,可如何才能做到既挡酒,又不让对方生气,这可是一个大难题。不过恰好前段时间笔者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看到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便完美解决这一难题,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该故事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此卷专门记载滑稽人物的类传,注意,这里的“滑稽”指的是言辞流利,思维敏捷之意),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淳于髡(kūn),他的来头可不小,乃战国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邹忌、荀子以及齐威王,都对其十分敬佩,常常请教他,淳于髡的理念,大大推动了齐国的发展。

话说齐威王刚刚上位时,还是个“不太靠谱”的统治者,终日沉迷于饮酒作乐,夜夜笙歌,邹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纳谏希望齐威王不要再如此,奈何对方不听,这时候淳于髡出马了。

话说这一天,齐国大败楚国,齐威王特别高兴,立马在宫中举办宴会,而淳于髡作为大功臣,自然被邀请入宴,齐威王便一个劲地劝他喝酒,淳于髡本就是不胜酒力之人,对酒也算不上喜欢,自然连连拒绝齐威王。

齐威王被拒倒是没有不悦,反而自己喝得特别起劲,看着一国之君如此沉迷于酒色,终日浑浑噩噩,淳于髡顿时恨铁不成钢,于是决定劝他改掉这个毛病。

接着淳于髡喝下一杯酒,然后装成喝醉的样子,离开座位,在中央位置摇摇晃晃,似乎在跳舞,惹得众人直笑,齐威王笑道:“爱卿,怎么才喝了这么点就醉了?我不信!”

淳于髡立马接话:“回大王,我这酒量其实是不一定的。要是您非赏酒给我喝,我自然不敢不喝,因为精神紧张,所以喝一点就会醉;可若是去参加乡间集会,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心情放松自然就能多喝一点,也不会醉。”

听到这里,齐威王若有所思,淳于髡接着说道:“不过嘛,每次碰到大型宴会,大家都容易喝高,一喝高,就会失控,做出一些丢人的事情,惹人嘲笑,为了不让自己出丑,我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喝多。我想,大王您也一样不想出丑吧?”这下齐威王彻底明白淳于髡的意思了。

自这次宴会结束,齐威王改掉了夜夜笙歌,沉迷酒色的恶习,开始广招人才,发展生产,操练兵马,最后成为一代明君。

其实,淳于髡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先装醉,然后故意出丑,接着诉苦,而诉苦的点,又是对方最在乎的点,故而会让劝酒者产生代入感、共鸣感,让他不得不放弃劝酒,实在是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