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历史上,皇权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为此也引发了一番激烈的争夺,再此之间,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一些皇子,为了夺得皇位,最初在父母面前,装成兄友弟恭的样子,比如隋炀帝杨广,但是随着父亲隋文帝去世,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对其他宗室的迫害。
而到了唐朝期间,一个关于继位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唐太宗李世民,他为了儿子谁能够继承大统,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从而有了如下的对话。父皇:你继承皇位,如何对待你弟弟?皇子,杀掉儿子,传位与他,一切又是怎么回事情呢?
作为唐朝期间最耀眼的君主,唐太宗继位的方式,却成为了他最大的黑历史,杀兄逼父,而李世民,也唯恐自己的儿子,为了皇位会展开激烈的自相残杀。
李世民在即位后,他的嫡长子,也就是长孙皇后所生下的李承乾,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太子,唐太宗对这个儿子十分重视,同时还让陆德明、孔颖达等大儒学者对他进行教导。至于李承乾本人,曾经也是一个聪明仁爱的少年,然而父皇对他的过多期待,却毁掉了这个人。
旧唐书提到,群臣对他的管辖,实在是太过于严厉,公元640年,李承乾不过只是因为宫殿破损,打算再盖一个房子,于志宁就批评他过于奢华,而李承乾和宦官玩乐,大臣竟然直接将他比作秦二世。孔颖达更是激烈,稍微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便直言纳谏,这让李承乾十分恼怒,偏偏孔颖达等人,却又是一副忠臣死得其所的模样。
至于这么做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而李承乾的所作所为,也很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经常对他训诫,为了让他用心,甚至杀掉了李承乾喜欢的一名“美姿容,善歌舞”乐人。随着父子隔阂的加深,李承乾越来越感到害怕。活在随时会丢掉太子位置的恐惧当中。而就在这个时候,唐太宗的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却看到了称帝的希望,他“宠冠诸王”,平日最受唐太宗喜爱,看见太子失去势力,从而有了夺嫡的想法。
李泰开始想尽办法,到父皇面前邀功请赏,一面装作宽厚的样子,积累名望。当兄长李承乾听说了这件事情,十分着急,他开始误认为,唐太宗已经内定李泰为继承人,于是到了640年,失去理智的李承乾,决定模仿父亲的做法,杀掉自己的弟弟,发动政变。他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等人,试图举兵起势。
然而消息败露,李承乾势力随后被一网打尽,听闻儿子造反,这让唐太宗心痛不已,虽然他饶过李承乾一命,让他当太子,显然已经是不可能。
而太子,也就在李治和李泰之间选择。而到了643年,随着太子李承乾被废除,李泰却趁机向自己的父王百般奉承,唐太宗忧心不已,如果李承乾上位,会如何对待其他兄弟呢?没想到李承乾毫不犹豫的回答到:“只要立自己作为皇储,那么百年之后,他会将儿子杀掉,传给自己的弟弟。”
“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孽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
这让唐太宗十分开心,然而等到李泰退下,附近的大臣褚遂良却毫不犹疑的上前说到,陛下失算了,如果李泰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够如此下狠手,他怎么又会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晋王(李治)呢?(陛下失言。伏愿审思,无令错误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后,魏王执权为天下之主,而能杀其爱子,传国于晋王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