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建筑史诗,齐长城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2020-10-22 17:44:19 作者: 齐鲁建筑史诗

不过,我们在考察齐威王即位初年的战争情况时发现,齐威王九年之前,西部地区的军事连连失利。《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史记·赵世家》:“五年,伐齐于鄄。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资治通鉴》卷二:(七年)“赵侵齐,取长城”。《史记·赵世家》:九年(公元前366年),“与齐战阿下”。《史记·六国年表第三》:“齐威王十一年(前368)伐魏,取观。赵侵我长城。”齐国在西线的步步溃败,一方面是防守官员不利,另一方面与齐威王的军事战略有关,由此推测此时齐国的军事重心很有可能放到了东方莒国。《竹书纪年》有“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的记载,梁惠成王二十年为田齐威王八年。而此时,齐与莒的战争已经旷日持久,很有可能出现对峙胶着状态,因此《竹书纪年》所记齐威王修筑的长城极有可能是齐长城东段。齐威王十一年,齐国开始在西部地区反击赵国、魏国,这是因为齐国在东部莒国的战事可能已经取得胜利。

根据研究,齐国灭莒大概在齐威王九年到十四年之间,而上文推断的时间也在这一范围之内,所以这一推论应该是合理的,不过蒙氏之论或可修正,齐威王十一年时,莒国或已被消灭,纵然未被消灭,此时的莒国对齐国也已经不再构成威胁。

齐长城位于莒北,如果齐灭莒修长城来防楚,修在莒南才合乎常理。莒国作为一个对于齐国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地和武库,却在齐长城之外,这充分说明莒地齐长城是在莒亡之前修筑的。

考察莒地附近的地理位置,并综合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来看,莒地以西的沂水正好是齐、鲁、莒、纪四国交汇之处,这四国征伐多,会盟少,面临南境复杂的国际环境,齐国在此修筑防御工事是很有必要的。综上因素考虑,莒一段防御工事的修筑时间较早,应该是在莒国灭亡之前,而这段防御工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齐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照五莲盘古城战国遗址中,发现了齐国的兵器和玺印。在灰坑中发现各式铜剑、铜戈、铜镞,最重要的发现是十三方铜玺。其中一方释读为“左横关卡征税所用玺印”,这是齐国设关征税的重要证据。

但是齐长城的历史使命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逐渐终结,虽然后世曾有对齐长城的部分修补,但齐长城作为西起济水、东至黄海的完整防御体系逐渐在历史上消逝。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献城投降,秦始皇统一全国。秦始皇除保留秦国、燕国、赵国长城将其连成一体用以防备匈奴南侵之外,其中包括齐长城在内的各国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皆被毁弃,以防止六国贵族用于复辟叛乱,齐长城随着时局的变化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齐长城作为一种防守设施,加之所处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齐长城的险要地段在后世也曾有重修的现象用于军事战争中,特别是在清末对捻军的作战中,曾重修齐长城西段以防捻。齐长城东段除穆陵关因处交通要道而多次重修之外,绝大部分则已废弃而失去踪迹。

齐长城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发达和繁荣的盛况。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我国的“国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长城是古代防御工程的统称,万里长城也好,千里长城也罢,无疑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优秀文化积淀,必将为后世留下无价之瑰宝。

楚国灭莒,震动了齐国上下,齐国才会在原有防御工事的基础上重新修筑以阻挡楚国北上,缓解齐国南部边境的压力。随着楚国的势力退出莒地,给齐国以可乘之机,齐威王最终占据莒,完成了对莒的吞并。因为在对莒作战中莒北修筑的防御工事已经逐渐成型,所以齐国并未在莒南修筑防御工事来防御楚国,这就是齐长城为何修在莒北而不是莒南的原因所在。由此推测莒地一段齐长城应当是在莒国灭亡之前就存在的防御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