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王”与宣城

2020-10-25 08:03:00 作者: 徐氏三王”与

吴顺义元年(927)十一月徐温病逝后,为了宣扬徐温的功德,“俄征释理之最诚,以奉祗园之无斁。乃坚一念,俱叩真如。前名宝刹于报先,次额福田于崇孝。……欲求胜地,重列尊容。冀灵应之克彰,被慈悲之有自。”徐知诰决定在敬亭山新兴寺(即广教寺)东北,修建一座功德院,“追奉先王,增崇同气”“造正殿七间一十七架,门楼一间,轩廊两间,行廊四十三间,钟楼一间。前列二亭子,僧院二所。于殿塑中尊佛像,又菩萨兼阿难迦叶,并殿内外栋牖、帐座等并施彩绘。”大和五年(933)十月,功德院历时三年多竣工,“既毕,以事奏闻,天言褒称,帝书奖异,赠额崇福院。”敬亭山再添一煌煌巨构。只是好景不长,南唐灭亡后,崇福院未见史载,想也随南唐帝国一同湮灭了。

大和元年(929)十一月,徐知诰入朝被解除宁国军节度使之职后,杨溥称第,建国号吴,改元乾贞,任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十二月又兼中书令,领宁国节度使。大和五年(933),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食邑十州,宣州又成为徐知诰的封地。徐知诰任宁国军节度使七年有余,但此时他任多权重,不可能坐镇宣城,宁国军节度使一职也只是遥领而已。

天祚三年(937)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大齐,改元昇元。昇元三年(939),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宣城再一次成为龙兴之地。

魏王徐‍知证

徐知证(905—947),字义明,号东岗。徐温第五子。徐知证初任昇州(今南京)刺史,“宽仁爱物,战守有备,抚缉流亡”,又知宁国德胜军并持节宣州诸军事、宣州刺史。天祚三年(937)十月,其义兄徐知诰称帝后,徐知证被封为江王,后改魏王。昇元三年(939)四月,进封为韩王,食邑一万户。昇元五年(941),徐知证再加检校太傅,任宁国军节度、宣州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保大元年(943),中宗李璟继位,以叔父礼对待徐知证,举行家宴常行拜跪礼,十分宠信。在宣城,徐知证“锄强扶弱,政平讼理,岁荒多方赈济,活数万生灵,厘革弊端,不少假借,吏畏民怀,声闻赫然”“中外颂其生为人瑞,雅称国华,盛选辕门,奠安宗社,朝议以为美谈。”

保大五年(947)三月,徐知证薨于宣城任上,享年四十有三。谥为“惠”,史称“魏惠王”。四月二十二日,李璟遣屯田员外郎并内臣谕祭,择葬于宣城城西二十里团山乡丁山,并在墓左建彰教禅院以奉祀,在驿道上创亭立碑,以显扬徐知证一生功勋,名碑亭冈。

徐知证妻许氏,封泾国夫人。有子二:思忠(928—975),字纪国,封太宁县公;思孝(929—?),字纪伦,封安平县公。因父墓在宣,不忍离去,遂定居在麻姑山之南的大徐村,徐知证被尊为宣城名族徐氏之始祖。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