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年轻的城关镇在哪里?

2020-11-07 16:56:55 作者: 合肥最年轻的

李云胜

水家湖其实并没有湖,但却位于瓦埠湖、高塘湖之间,水源充沛。同时这里地处淮南铁路线和206国道交会处,交通便利。解放初期,这里分属定远县水家湖乡和寿县新街乡,后来全部划归寿县,成立新的水湖乡。

水家湖应该是合肥市历史最年轻的城关镇了,从1965年县委、县政府正式在此办公算起,还不到一个甲子的时间。

其实,1964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长丰县,最先考虑的是同样位于铁路线旁的下塘集镇。不料当时下塘旱灾严重、水源不足,因而才将县城设在水家湖。

听水家湖的老人说,这里原先只有一条小土街,200多米长,完全是泥巴路,晴天灰蒙蒙,雨天流泥浆。街上的居民大都姓水,俗称“水家户”。1934年,淮南铁路通车设站时,把“户”讹为“湖”,称为“水家湖车站”。

当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看到淮南煤矿的煤要经淮河运抵蚌埠,再转津浦铁路,耗时耗财,于是决定修建一条自田家庵至裕溪口的淮南铁路,水家湖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站。

不过,这条铁路也是命运多舛。通车才几年,就爆发了抗日战争。为阻止日军利用铁路入侵,国民党军队奉命将水家湖至裕溪口铁路拆除,不久,又毁坏了淮南至水家湖的铁路,水家湖火车站也被迫关闭,中间停运了整整5年。那几间简陋的站房,成了孩子们捉迷藏的地方。

1942年,已经占领合肥的日本人出于军事进攻的目的,组织修复了合肥至水家湖的铁路,两年后,又修通了水家湖至蚌埠铁路,连接上了津浦线,这样,淮南煤矿的重要战略物资煤炭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走了,保障他们侵华战争的需要。

水家湖车站重新修复启用以后,日军在那里派兵把守,水家湖街上的孩子们再也不敢去那里玩了。

日军投降前夕,一天夜里,水家湖的老百姓一阵爆炸声惊醒。第二天听说铁路又被炸了。直到1948年旧中国双十节的时候,那里第二次修复通车了。尽管火车非常慢,而且是隔天一趟,客货混运,但乡下没有见过火车的亲戚,还是要到水家湖看稀奇。

都说水湖镇水姓过半,水姓中最骄傲的是出了个辛亥革命志士水百川。

他出生于1892年,在寿州公学读书时,与表兄王庆云和余亚农等过往甚密,并参加王领导的淮上军光复寿州之役。1913年讨袁失败后,倪嗣冲攫取安徽军政大权,驻寿州倪嗣冲部残酷杀害革命党人,激起群愤,屡求驱逐倪军。水趁机号召民众,拿起枪杆,消灭这些坏家伙!得到民众一致拥护。

但起事并不顺利,水百川认为,大家出于义愤,仓猝举事,孤立无援,如再坚持,退路亦将断绝,于是决定分散撤退。水遂往上海王庆云处避难,1914年与革命党人管鹏、王建芳等回皖策划讨倪,不料刚到芜湖,即遭倪嗣冲密探暗算,被捕遇害。

除了水姓,水湖镇还有杨、闫两大姓。

据说这一带的人许多都是祖上移民过来的,主要是明朝洪武年间分别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江西鄱阳瓦屑坝,山东济宁老鸹巷三地过来的。

镇上的闫姓有些说法,也有自称姓阎。其实本来就是一个姓,这是可以考证的。

一位姓闫的朋友就对我们说,他家爹爹辈的还写成阎。到了他们这一代,由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里把阎简化成闫,加上阎字容易让人联想到阎王,于是大多写成了闫。

我心生疑窦,《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不是废除了吗,怎么还会有“闫”和“阎”同时存在呢?那位姓闫的朋友解释说,广陵古籍刻印社曾经出过一本《续百家姓》,是在宋代《百家姓》的基础上续编出版的,从“丌官司寇”到“百家姓终”是续编上的。当时,由于编者考证不详,才把群众所写的阎姓俗字闫收编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