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村有集市吗?集市怎么出现的?一口气搞懂集市的前世今生

2020-11-13 12:05:06 作者: 古代农村有集

《汉书·食货志上》

中,开篇就引用了上面

《易·系辞》

中关于集市的记载,而事实上,汉朝的集市业已经相对发达,成书于东汉晚期的道教作品

《太平经》

中记载:

万物积聚,各资所有,往可求者。

而且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夜市,

东汉哲学家、经学家桓谭

在其代表作

《新论·离事第十一》

中这样记载:

扶风漆县之亭,部言本太王所处,其民有会日,以相兴夜市,如不为期,则有重灾咎。

许慎

《后汉书·孔奋传》

中这样写:

一日四合。

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早市、大市、夕市、夜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汉朝时这种贸易很发达,要不然也不会形成早中晚市这样的贸易方式。但我们还是要说,这时候的集市仍然属于城市,乡村里可没有这样的贸易,集市真正走向乡村,是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的。

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

草市

”。多是在码头和交通要道边成立,供人们买卖,而之所以叫个名字,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多用马来运输,马需要吃草休息,所以叫草市。

这是最早的城外贸易,到了六朝时,出现了专门的官职叫“草市尉”,在

《南齐书》

中有这样的记载:

设草市尉

这说明已经需要专门的官员去管理这样的地方。

从春秋到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

三、从唐朝到宋明及以后,集市贸易蓬勃发展

到了唐朝时,唐朝的经济水平和集市贸易空前发达,但对于集市贸易上,唐朝采取的管制比较严厉,跟东汉时期就出现的夜市不同,唐朝是有宵禁的,也就是夜里不准乱逛,可这并不代表夜里就真没有人出没和做生意,比如著名的“鬼市”。唐代的

郑熊

《番禺杂记》

中记载:

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这种鬼市半夜兴起,清晨而散,称为“鬼市”一点也不冤枉!

唐朝中期时,已经设有市令官,一般是下午市,中午敲鼓后,商人进入市场,到傍晚时离开。另外,唐朝时有多种名字,比如在南方叫“墟”,北方叫“集”,西南地区则称“场”。记载中这样说:

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痎也。痎者,疟也,言间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

集市贸易到了宋朝时达到了巅峰,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集市贸易都已经遍地开花。早市,中市,夜市都繁华异常,南宋

吴自牧

《梦梁录·夜市》

中记载:

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至三更后。

我们看这样的记载,会发现这跟现代的夜市已经非常相似,几乎是昼夜营业了。

夜市中是做什么生意的都有,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中记载: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

这里说的是夜市中酒店中的妓女成群。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存在于城市,各种地方都这么繁华,南宋文学家

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下中这样记载:

沿江数万家,廛閈甚盛,列肆如栉。

宋朝以后,这种贸易形式快速发展,明清两朝,开始出现

“几日开市”

,这也就是后来我们的

“逢几有集”

,这种规矩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村,还流行着这样的赶集规矩。

现在,农村传统集市受到新兴商业的冲击,呈现了颓势,而靠集市为生的生意人也越来越少,大多改了行。这似乎是件伤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