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的皇权思想,封建社会摆脱不掉的历史轮回

2020-11-20 11:17:59 作者: 中国古代农民

农民战争的概念发端于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成为历史学的最重要课题应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中国古代素来以农业立国,农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每当历史上的朝代因为末期的乱政而导致社会危机,就会有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起义的诞生,但是在推翻前代王朝之后,历史好像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洗牌,这天下也只不过换上新人来做皇帝而已。

1、何为农民

中国古代的农民,因为有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束缚,所以他们的生活状态是较为稳定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会不思进取,朝着从农民向地主、百姓向官僚、山村向都市、地方向中央、贫民向富豪、愚氓向读书人等各相对应的矢量前进的生存方式是中国人的社会性特质和文化类型。因此中国的那些起义农民多是在为民而争夺“天下”。纯粹作为农民并非是人生的目的。即使绝大多数人都在从事农业,但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地主、大商人、官僚,升官发财,大富大贵。因此在农业主体下的中国古代,并非是一潭死水,相反人们也是想要一跃而起,过上超越自己本身条件的生活。

2、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主体

最早对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大规模起义全部成为农民战争或农民起义提出异议的是日本京都大学东洋史学科的泰斗宫崎市定。他认为这些起义的主体并非是纯粹的躬耕于陇亩之中的农民,相反会有一些其他阶级的存在,有商人、有曾经为官的人、也有罪犯等等,可谓是成色众多,甚至起义的领导者也绝非是农民,称为农民战争是不合适的。小编本人关于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很大的不认同的。

到目前为止关于农民战争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停留在其主体是否是农民这一点上。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农民究竟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状况。从秦朝至清朝,长期以来,农民身份在政治制度上是从未确立的。几乎一切的社会管理手段也都是政府为了保证对国家和人民的治理。农民并没有确立和固定成为一种社会阶级和政治的身份。

就比如说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有知识分子,洪秀全本人就是科举失败的代表,还有贫农、地主、行商、鸦片贩子、店员、艺人、开当铺的、木匠等等,可以说有多种身份的人存在,但并非因这样就不能说他们不是农民,这些人在起义之前也只是偶尔靠着这些职业维持一些生计罢了。如果很多人人认为这是因为靠着近代的原因,身份职业太多,不好确定的话,那么不妨看看历史上一些经典农民起义的领袖。

从秦汉至明末的历代农民起义,秦末的陈胜是军队的小队长,刘邦是亭长,前汉末的赤眉的徐宣是狱吏、后汉末的张角是道教集团的首领,隋末的李密是封建贵族,窦建德是下级军官,唐末的黄巢、王仙芝是贩私盐的,元末的郭子兴是商人,徐寿辉是小商贩,朱元璋也是个托钵的僧人,明末的李自成是驿卒。但他们所领导的起义几乎都被当当做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代表,虽然他们有着区别于农业之外的另一份职业,但他们仍然是属于农民阶级,因为他们并没有跨进更上一层的队列,况且在以农民为主体的队列中,因为领袖的问题来否定农民战争的性质,肯定是不合理的。

3、农民战争中的皇权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官、民”关系十分鲜明,官为百姓官,统领一方民众,官僚社会的风气在漫长的王朝政治中始终占领主体地位。从皇帝到基层官僚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靠人民来生活的。百姓需要缴税,这其中就不仅仅是包括农民,上面我们所说的商人、手工业者也都是缴税的对象,可以说在官府面前,人民的身份只是百姓。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经商之人,常常会有买官的行为发生,也许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属性问题,争取走向上层。权贵思想好像在中国古代十分盛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