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和平统一——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

2020-11-26 12:56:10 作者: 祖国和平统一

天复二年(902),唐封他为越王,赐金书铁卷(是唯一保存于国家博物馆的实物)。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923年后梁国主又册封钱镠为吴越国国王。

钱镠在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善事中原”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平息藩镇战乱,维护两浙安宁,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经济繁荣。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修筑海塘,疏浚湖浦,兴修水利,灌溉农桑,开拓海运,发展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使两浙安定繁荣。

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等,变多水患的江南水乡为鱼米之乡,方便船只往来,交通运输的便利,兴旺了商贾。世人奉之为“海龙王”。又加之战争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所以,钱鏐开创的吴越国对江浙地区的开发是有一定贡献的。钱镠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卒。终年八十一岁,谥武肃,葬临安钱王陵。

钱元瓘(公元887-941年),钱镠第七子。

开平元年(907年),升为衙内都指挥史。天成三年(928年)升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长兴三年(932年)嗣王位,在位十年。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卒,享年55岁,谥文穆。他承继了父王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国策,又发展了与日本、朝鲜半岛古国的友好交流。旧时西湖边的涌金池上石刻'涌金门'三字为他亲书,今已废。元瓘爱好文学,喜赋诗,有诗数百首,编集为《锦楼集》。

钱弘佐(公元928-947年),字玄祐,钱元瓘第六子。

母许氏。少儿时便封官至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天福六年(941年),年仅14岁便嗣王位,由丞相曹弘达摄政事。大赦境内,免租税一年。弘佐在位七年,于开运四年(947年)卒,谥忠献。

钱弘倧(公元929-971年),字隆道,钱元瓘第七子。

鲁国夫人鄜氏所生。官历内使衙指挥使、检校太尉、东府(越州)安抚使,寻拜丞相。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嗣王位。十二月被内衙统军使胡进思发动政变所废,在位仅半年。废后贬迁会稽卧龙山麓,生活起居仍与王同级,至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卒,谥忠逊。

钱弘俶(公元929-988年),字文德,钱元瓘第九子。

恭懿夫人吴汉月氏所生。吴越国的末代国王。初为内衙指挥使、检校司空等。开运四年(946年)三月,为台州剌史,次年正月回杭州嗣王位。他丞继先王的国策,尊奉中原。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割据两浙时,于境内保国安民,对外奉中原为正朔所在,殷勤有加,一时间,吴越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公元947年,钱弘俶继承吴越国王位,继承了祖先留下来的繁荣,也继承了祖先留下的遗训,对中原诸王朝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在宋朝统一全国的政治攻势下,为保一方平安,钱弘俶更是倾国所有以事贡献,因避赵匡胤父亲的名讳,改钱弘俶为钱俶。

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矛头直逼江南。钱俶拒绝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求援建议。

75年,出兵助宋灭南唐。南唐亡国后,吴越国随大势所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一月,钱俶祭别钱镠陵庙,也曾失声痛哭:'孙儿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悲伤得几乎不能站立。但是,为了近百年鼎盛的吴越国和天下黎民苍生免遭战祸,仍不计个人之荣辱得失,谨记先王遗训:“如遇真主易速归之”,

钱俶即启程赴开封纳土献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拱元年(988年)卒,谥忠懿,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钱俶毕生崇信佛教,为吴越国王时,在境内广种福田,建造佛塔无数,最为著名的为雷峰塔、梵天寺塔和灵隐寺经幢。还有六和塔和保俶塔。

四、杭州佛教名胜

吴越国统治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内却兴建了150多座寺院与数十座塔幢,为杭州成为著名的佛教风景胜地奠定了基础,从此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其中著名的寺院、经幢等名胜如下:

1、名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