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多次将李自成重重围困,而他又是怎么在包围下逃出生天的?

2020-11-27 23:17:13 作者: 明军多次将李

面对内忧外患,明朝由于国力有限,也只有"拆东墙补西墙"。清军进攻时,把主力军调到山海关去抵御外患。当清军撤退时,再把主力调回国内,对付农民起义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故左失右,多次给李自成机会。拿李自成在被困商洛山之战来说,即使李自成突围,只要继续围剿,他就成不了气候。但此时正逢清兵进攻山海关,作为主帅的孙传庭和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前线抵御清军,李自成也就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明朝的官员和将领故意"养寇自重"的行为。早在明朝中期,明军中的将领就存在养寇自重的情况。毕竟只有敌寇的存在,才能更好的体现将领的价值。如果敌寇都没有了,这些将领轻者被冷落,重者可能兵权不保。明朝著名的将领李成梁,就是养寇自重的高手。而崇祯皇帝虽然是勤政勤简,但他的为人刻薄多疑的性格,又促进了明军将领养寇自重的行为。

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崇祯继位后,面对打了败仗的将军,无论任何理由,一律从言处理。而有些拼死杀敌但部下损失惨重的将军也会被冷落被斥责!这种情况下,很多在前线作战的将领都打起了"养寇自重"的主意。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能多次死里逃生的直接原因。

四、明朝灭亡崇祯到底该不该负责

李自成经过多次的死里逃生,终于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最后还攻下了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对于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大多数人都持同情的态度。觉得他从自己兄长天启帝手中接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而且他又赶上了著名的"小冰河"时期。但是对于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答案是否定的,崇祯确实是一位勤政勤简的皇帝,但他的治国能力确实有待于提高。他在继位之初,为了节约国家开支,效仿当年的万历首辅张居正裁撤多余的官吏和职位。但是张居正当年是循序渐进,且有一个固定的裁员标准。而崇祯这里他只想一蹴而就,也没设定什么合理的标准,直接开始裁撤全国的小吏,其中就包括李自成这样的驿站小吏。最后丢了工作的李自成只有谋反,而明朝也没有节约出多少经费。毕竟养一个小吏一年花不了多少银子,真正花明朝钱的是那些高官。

还有就是在官员的任用上,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先后换了十九位内阁首辅,平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罢相"一次。这种情况下,每个官员都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办公。而且还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挑别人的毛病和过错上,这样的风气使得大明朝廷的行政效率空前的低下。这种情况下,明朝怎能不灭亡?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李自成之所以能多次跳出明军的包围圈,既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也有清军在关外威胁的外在因素,以及明朝将领"养寇自重"的行为。同时关于李自成的崛起和明朝的灭亡,崇祯本人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李自成的成功和明朝的灭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