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才华之下的桀骜,李白傲骨之下的非常人之路

2020-11-29 09:41:36 作者: 盛世才华之下

每每提到李白,我的脑海之中总会浮现出那个才华卓越、风流倜傥的谪仙人般的身影,他桀骜不驯,不畏权贵,天子面前尚且可以纵酒长歌,书尽盛唐风采;他游遍山河,只为遵循自己的理想,从巴蜀之地,顺长江而下,北上长安,冠绝国都;他诗文惊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间唯有太白一人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绝世的李白,其是仕途却坎坎坷坷,屡屡碰壁,天才有天才的骄傲;然而社会有社会的残酷,当李白迎头而上的时候,不惧风雨,却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的两朵奇葩,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际遇,李白的辉煌来的快也失去的快;而杜甫的人生像历史一样缓缓前行,在时光的沉淀中,绽放光芒。

1.科举制度的新的机遇

对于唐代的读书人了来说,科举制的施行,无异于带给了他们最大的晋升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科举制度为其提供了新的为官之路。在科举制度之前所盛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一项专门维护上层士族门阀的取仕制度,不论从何立场出发,最终的受益者依旧是世家大族。这也是为什么自魏晋时期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延续了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一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度取仕最大的不公就在于其对身份地位的限制,本来九品中正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地方推荐,由下而上将出色的人才选拔至统治中心,成为统治集团的精英成员。但是由于之中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极易被地方有权势的门阀士族掌控,而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目的。变成了门阀士族维护自我利益的一种方式,逐渐通过家族成员的晋升,扩大政治上的话语权,最终形成了门阀政治。

科举制

而科举制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改变了取士的方式,由自下而上变为了自上而下,由最高统治集团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为了减少门阀士族的影响,将科举的大门向社会底层的士子敞开了大门;而门阀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得不向统治者妥协,同意了科举制的施行。对于隋唐之后的士子来说,哪怕是最底层的一个读书人也有可能的通过科举最终一鸣惊人。

2.商贾出生的无奈

然而这一政策对于李白来说,却毫无用处,甚至成为了其步入仕途上最大的阻力,就是因为其家族乃是经商的。在我国古代众多封建王朝之中,除了宋代未曾施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之外,其余时期,都有着严格的对商人的管控。因为我国古代的王朝是典型的在小农经济之上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小农经济时期基础,因此历朝历代都在严格打压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极力压迫商人。

李白

对于李白便是如此,李白虽然空有一腔才华、满腹经纶,但其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商人子弟出身。因为在重农抑商的时代,作为商人,虽然家财万贯,却不得不接受来自各个阶层的鄙视。士农工商,商人排在了最低的位置,为了打压商人的地位,商人甚至不能穿同样颜色的鞋。同时,在科举制施行的过程中,商人户籍的子弟也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变相的阻断了商人地位的提升。

农民耕种

很不幸的,李白因为商人家庭出身的缘故,科举考试与其无缘。然而满腹经纶、一腔热血的李白,是不可能在这样的现实之下低头的,既然科举之路不通,便另寻他路。而李白也开始了他的自荐生涯,所谓的自荐,通俗来讲,便是依附权贵,谋得出路。

1.李白的求仕之路

李白的名声在从蜀地出来之后,一路上与各地文人相唱和,逐渐提高了起来,也引起了了众多权贵之人的青睐。在李白二十七岁的时候,和宰相的孙女结婚,并且安家于安陆,其实对于李白的这场婚姻来看,是一次非常明显的政治联姻;许家看重的是李白的才华,而李白需要的是许家的权势。但是许家已经从政治中心退出来了,对李白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因此不久之后,李白便又转投他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