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将宋神宗比作汉武帝,遭宋哲宗怒斥,秦皇汉武在宋朝是贬义词

2020-12-25 00:51:03 作者: 苏辙将宋神宗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咱们都知道这是宋代文豪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那个夜晚,中秋节,苏轼喝酒到酣醉,举头望月,开端怀念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苏辙其实和他兄长苏轼还有他爹苏洵都是大文豪,并称“三苏”。苏辙和苏轼两兄弟,更是在少年时期就“奋厉有当世志”。

苏辙更是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门下侍郎。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和苏轼参加了礼部的会试,其时欧阳修知贡举,将苏轼、苏辙兄弟置于高级,苏辙名登五甲。

在此前,他们的父亲苏洵的文章现已得到了欧阳修的称誉,登时,“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全国”。

此刻的苏辙,才18岁,正应了那句话“成名须趁早”,18岁就名动京师,可见苏辙天分之高。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辙又和兄长苏轼一同,将参加仁宗皇帝亲身掌管的直言极谏制科考试。可是就在这个时分,苏辙却患病,卧床不起。

其时昭文馆大学士韩琦爱才心切,听闻“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便当即向宋仁宗奏道:“本年应考的士子中,威望最高的是苏轼、苏辙两兄弟,假如这两兄弟中有一人不能应试,甚非众望。”。

他向其时的宋仁宗建议推延考期,以待苏辙病好,宋仁宗居然赞同了。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八月,苏辙参加了殿试。苏辙尽管其时只要22岁,但已是才高八斗,既能敏锐地发现时弊,又能提出针对性很强的革新建议。

在策论中,苏辙斗胆向宋仁宗进言对“不抑吞并”、“不立素将”的“祖先之法”进行革新。

他以为:“当今之势,不变其法,无以求成功。”

此次殿试,共考中三人,苏轼、苏辙两兄弟赫然在列,可是苏辙在策问试卷中直言皇帝为政苟且、好色,已是“国内贫穷”,仍赏赐无度,考官胡宿以其言辞不逊,蒙羞皇帝,力主免除苏辙。

但宋仁宗以说:“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全国其谓我何?”给予苏辙高度评价。

殿试完毕后,宋仁宗掩难掩心中高兴,颇为得意地对曹皇后说:“朕今天为后代得两宰相矣!”,这其中之一便是苏辙。

宋神宗时期,苏辙上疏朝廷,以为时政之急,应以去除冗吏、冗兵、冗费为先。

宋神宗看后,当即指示:苏辙“悉心当今之务,颇得其要”,却处于下位,真实惋惜。当即召见苏辙,任之为三司法令检详文字。

北宋的三司总理全国财政和工程建造,职权极重,仅次于中书省和枢密院。

宋神宗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八月,苏辙由于写信给王安石,极力陈述青苗法不可行,而被贬为河南府留守推官。

元丰八年三月(公元1085年),宋神宗逝世,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

宋哲宗即位时年仅10岁,不能亲理政事,由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

高太后重用以司马光为首的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对宋神宗时期的变法道路和方针进行了大幅调整,史称“元祐更化”。

因苏辙曾对王安石变法作过剧烈批判,遂也被重用,并敏捷得到重用。

职务也如火箭般蹿升,从小小的校书郎起步,直接到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直接进入朝廷的中心决策层,参加政事。

这也是苏辙为官生计的巅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