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玉环海运的文化溯源

2020-12-09 18:28:45 作者: 元代玉环海运

可见,乐清湾及其周边海岛,在元代是温台船户活动的一个首要区域。玉环海周围是“转岐”的必经之路,楚门港是避风的港湾。清代地理学家吴承志考证:“楚门港据楚门汛地立名,即今灵门、花岸浦、楚门、乌洋港。” “苔山南即楚门港,自清港口直渡至所城西岸不过七里。嘉靖中署哨,汛地在所南之漩门堡,为此港外蔽,此寨署在口内。当亦迤近所城,兼备苔山西南之乌洋港道……东北接温岭之三山港、乌洋港。楚门彼岸为温州蒲岐所,贼由三山、大荆趋温州,防卫为切。”本来楚门港是个广泛的概念,从玉环沙门镇灵门港到温岭市的乌洋港,统称为楚门港。

元至正二十一年冬,李士瞻南下往浙闽征粮,避风楚门港十往日,得到了竹冈里(现东西村)的船主戴廷芳兄弟盛情款待。现在,咱们能看到的“楚门”这个名词,在古籍图书中呈现最早便是李士瞻的《经济文集》。如:《抵楚门即船主戴廷芳廷玉家也》《舣舟永嘉之楚门》《赠戴氏诗》《次楚门闻福州六月之变》《将发楚门》《十一月初二日发楚门》《楚门述怀》等。

李士瞻(1313—1368)元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字彦闻。至正二十一年,以户部尚书使闽中董理盐赋,因功升福建行省左丞。后拜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

“楚门山色散烟霞,人到江南识永嘉。

半陇石田都种麦,一冬园树尚开花。

海天日暖鱼堪钓,潮浦船回酒可赊。

傍水人家无十室,九凭舟楫作生计。”

——《抵楚门即船主戴廷芳廷玉家也 其一》

“此邦俯要冲,路途当海滨。

民力困吞并,徵求尽鸡豚。

浙东惟七州,地狭民亦贫。

所凭舟楫利,生理恒艰苦。

……”

——《将发楚门》

从中可见,元代的楚门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渔乡,先民依山濒海,过着以楫为生、食麦为主的人生。

元代,楚门一带已人口密布。《永乐乐清县志》的《里至》《山川》《奇迹·乡社原址》诸记叙,明初曾经玉环乡设有南、北二社。北宋间,北社的蓝田、石龟、灵山等地呈现筑坝拦水,围海造田等水利农田制作。南宋时,芳杜筑成樊塘、彭岙墩塘,枫林筑成石壁塘。人口首要会集在环楚门港的东边,时分南北金钿里,或称上下金钿里。元至正年间,楚门周边又筑有凡塘九眼闸、东岙塘、江心塘、能仁塘。北社设有小鹿巡检司,亦政亦军,属乐清县,在玉环乡三十都(今司台山)。明洪武三年,移置三十二都横山边(今楚门),二十年迁枫林蛇山麓(今沙门)。元代闻名文人李孝光、刘基的朋友谢池(字仲连,湖南浏阳人),至正年间曾任玉环小鹿巡检官。李孝光的《送谢仲连小鹿巡检》诗,反映了其时玉环一带“承平已久”的治安状况及巡检司的作业生活环境

清沈树棠在《冰碗记》介绍:阎学佐做客楚门,回来说,那里有个打鱼人,在海里作业时打捞上一口碗,碗口大五寸、高四寸、浅绿色,有许多蟹爪纹,上平下空,不知何用。己丑年夏,打鱼人从楚门持此碗来和平,跟沈树棠换米。县丞陈七斋看了后说:“这是古代的冰碗。底空,夏地利藏冰,饭菜过夜不坏。 这碗质地粗厚,是南宋龙泉窑章生一制造。只不过这碗从海里得来,也太奇怪了。” 这也旁边面佐证楚门在宋代的海运已不行小视。

其实在1977年楚门大坝合龙之前,楚门港仍是具有“转岐”功用。朱自清曾记录过,在1924年9月6日,从温州坐小火轮到宁波去,遇风雨,泊于楚门港。“9月6日星期六,雨,船因风大,避风停驶,泊于楚门。楚门一片苍茫,又在‘四围山色中’——此系一个客人说的——颇觉幽静。”依据朱自清的描绘,他坐的小火轮或许泊在楚门长钓嘴码头。此码头到1966年改造后,候潮可泊500吨货船。

《经济文集》中的船运大亨戴氏

“船泊江潮是异乡,戴郎家住楚门傍。

寄来青柿犹存蒂,摘得黄柑尽带霜。

竹坞人家茅屋小,石矶渔艇钓丝长。

不幸扰扰风尘际,谁识桃源有洞房。”

——李士瞻《抵楚门即船主戴廷芳廷玉家也》

“雁荡山东是竹冈,林泉清赏胜沧浪。

人家散处通潮浦,鸡犬成村自雁行。

许多小舟湾柳外,映山红树绕溪傍。

主人惠我游山屐,谢傅情浓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