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二十载,格桑花在日光城悄悄绽放 吕淑霞:让人生的“算计”成为伪命题

2020-10-22 07:23:00 作者: 援藏二十载,

原标题:援藏二十载,格桑花在日光城悄悄绽放 吕淑霞:让人生的“算计”成为伪命题

在2020届普通藏族文科(3)班毕业晚会上,学生们为班主任吕淑霞献哈达。受访者供图

吕淑霞在拉萨中学教学楼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摄

2017年1月,09届宏志生诺吉·曲拥措姆(左一)去拉萨中学看望吕淑霞。曲拥措姆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博士,在共青团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处挂职。受访者供图

吕淑霞和06级“宏志班”学生在拉萨中学合影。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吕老师,教师节快乐!”

2020年9月10日,吕淑霞迎来任教以来的第20个教师节。她不断地回复手机里弹出的祝福和感恩消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她和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

“我今年就要去成都读博士,学成归来继续做一名人民教师!”“吕老师,一直记得那个您陪我去医院治疗肾结石的午后,谢谢您!”“亲爱的霞霞,9月我就去北京读书了,要想我哦!”吕淑霞援藏20年的时光像碎片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闪现,有泪点,也有笑点;有欣慰,也有亏欠;有失去,更有得到。

一时间,她陷入了回忆的漩涡中,试着将碎片拼凑完整……

最强的“铠甲”

无论哪一段记忆碎片,都绕不开20年前那个格桑花盛开的夏天。

2000年8月,25岁的吕淑霞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和很多迷茫的应届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难题。

一心只想做人民教师的她穿着简朴的职业装,拿着简历和各类资格证书穿梭于烟台各大招聘会现场,期盼着招聘人员能在数以万计的应聘者中看出她强烈的任教意愿。

找工作之路注定是波折的,对一心想跨专业做英语教师的她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女孩和第一个高材生,吕淑霞没有因此而得到家人的“优待”,也就从未想过和家人倾诉就业之难,以获得一丝安慰。

“我母亲40多岁才生下我,和三个哥哥也因年龄差而像是‘两代人’。所以,很多事情和他们说了也只能徒增烦恼罢了。”在吕淑霞的记忆里,出身贫苦家庭的她从小就习惯了自己拿主意。她瞒着家人和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签订了8年工作合同。

连日来“单兵作战”式的求职之旅在拉萨中学的招聘宣讲会上迎来转机。时任拉萨中学校长在讲台上描述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拉萨的蓝天白云、优厚的薪资待遇、顺畅的职称评定渠道……但最令吕淑霞心动的是她在拉萨中学能教英语课,以及作为一名拉萨中学教师肩负的帮助穷苦农牧民孩子走出高原的责任。

在20多岁的年纪,迷茫的年轻人评估所谓的后果和挑战,一类是悲观的,他们也许内心憧憬挑战,但因为各种原因还是选择了现实的安稳;一类是乐观的,甚至觉得必须亲自尝一尝苦涩这味调味料,人生才显得真实,才能称得上是不悔青春。

“去!”吕淑霞无疑是后者。

那时,“西部大开发”政策刚刚实行,拉萨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发展都还很落后。她仅有的一双百元皮鞋被一条条土路硬生生磨掉了底,水壶里倒出的是永远烧不开的“开水”,常常因小跑去教室而产生高原反应,和当时的男朋友也因异地而分手,无数次因想念几千公里外的父母而夜不能寐……更令她颇受打击的是,教学事业也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虽如愿成为英语教师,任教高一藏族C班,但因为是非英语专业出身,她必须比其他英语老师成倍地付出,才能有底气站上讲台。

她像打了鸡血一样,几乎将所有的个人时间全部倾注在教学上,常常草草对付一口晚饭就赶忙跑去给学生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备课、琢磨教案到深夜,不厌其烦地和学生们分享西藏外面的世界,乐意接受学生的每一次“家访”邀请。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