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年,最风流的帝国宰相,死于功高盖主

2020-09-21 16:51:51 作者: 385年,最

可以说,投身桓温的幕府,就有了强硬的政治靠山。

于是,谢安从新亭出发,许多友人都赶来送行,御史中丞高崧于是调侃谢安说:

“朝廷多次征召,你都高卧东山隐居不出,所以舆论才说‘东山不出,如苍生何’,如今你终于肯出山当官了,不知道苍生又应该如君何?”

沽名钓誉的谢安为了维持家族权势,不得不投靠政治大佬谯国桓氏,当时的时人一眼看清,对此,尽管桓温对谢安礼敬有加,但桓温的手下有时并不客气。

有一次,有人送给桓温一种名为“远志”的药草,这种药草很奇怪,根部叫做“远志”,叶子部分却称为“小草”,桓温有点困惑,于是拿起药草问谢安说:

“远志又叫小草,这同一种东西,怎么会有两种叫法呢?”

此时,桓温的参军郝隆也在座,只听郝隆一语双关地说:

“隐居不出就叫远志,出了地面其实就是小草。”

郝隆的意思,是讽刺谢安此前沽名钓誉多次拒绝征召,如今因为家族陷入困境被迫投靠桓温,却只能在军中当个文职的司马小官,如此仰人鼻息,也确实只是一棵小草。

倒是桓温作为幕主很会做人,桓温于是打哈哈说,郝参军这样解释也挺有意思。

但谢安却深有愧色,于是,就在进入桓温幕府一年后,公元361年,刚好谢安的弟弟谢万病逝,谢安于是借口奔丧,请假离开了桓温。在谢安看来,他在政治上投诚谯国桓氏的表态已经做够了,有了政治强人桓温的信任和加持,他在东晋朝中的仕途也势必将一帆风顺,另一方面,谢安也隐隐看出桓温的政治野心是篡夺司马家族的政权,因此他需要及早脱身,为自己谋求万全之策。

谢安回到建康(南京)后,逐渐凭借自身才干,做到了吏部尚书的高职,在当时东晋朝廷看来,谢安是名士,而在桓温看来,曾经做过自己手下的谢安显然也是自己人,有了内外的双层加持,谢安在建康混得风生水起,逐渐做到了吏部尚书的高职。

而在371年桓温带兵入朝废掉晋废帝(海西公)司马奕,改立的简文帝司马昱又八个月又忧愤而亡的背景下,当时东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所幸在以谢安为首的整个东晋士族的集体抵制下,野心有余、魄力不足的桓温也不敢再进一步,最终,桓温被谢安等人周旋抵制,活活熬死于姑孰军中。

或许一直到病逝前,桓温才会真正明白,谢安这棵“小草”,原来真的是“远志”。

桓温死后仅仅两个月,谢安就被东晋朝廷晋升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并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

谯国桓氏则在桓温死后,推出桓温的弟弟桓冲接任镇守荆襄,桓冲跟他的兄长桓温一样有能力,但却没有野心,更以东晋大局为重,桓冲甚至主动让出已经被谯国桓氏控制的江北扬州地区。

当时,前秦历经多年征战,最终于376年统一北方,面对自从五胡乱华以来,北方从未有过的政治强权,桓冲明白,东晋朝野上下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对抗北方的前秦,否则,长期陷入士族内讧、或者威胁司马家族皇权,必将导致东晋政权的覆灭,如果这样,那东晋的皇族与士族,都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就在桓温死后,东晋出现了一个内部和谐的稳定局面,但在对外方面,已经统一北方的前秦,则开始不断南下冲击东晋。公元379年,前秦在耗时一年围攻后,最终攻下汉水流域重镇襄阳,并俘虏了东晋梁州刺史朱序。

面对前秦军队的不断南侵,东晋孝武帝亲自下诏寻求良将抵御北方,对此,身为宰相的谢安挺身而出,毫不避嫌地推荐其长兄谢奕之子谢玄出任将领。

对于谢安的举亲不避嫌,就连谢安的政敌、中书侍郎郗超也感慨地说:“安敢于冒触犯众怒的危险举荐亲侄子,确实是英明的;谢玄一定不辜负他叔叔的推荐,因为他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当时,谢玄在被举荐前,只是征西司马兼南郡相,相当于太守级别,但在谢安的举荐下,东晋朝廷最终决定晋升谢玄担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并领广陵相,监督江北军事。谢玄上任后,立马在江北的津口(镇江)到晋陵(常州)一带募兵训练,并征集了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猛将入伍,组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北府兵,日后,由谢玄和陈郡谢氏家族组建的这支军队,将影响到东晋的兴衰灭亡和整个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