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长恭,北齐最后的战神,却因功高震主而被冤杀

2020-10-16 12:53:01 作者: 兰陵王高长恭

功高震主这个词,适用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君臣关系。尤其是皇帝和武将之间,这是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皇帝一方面希望武将为自己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一方面又害怕武将权力过大,取自己而代之。总之,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是正确的,没有是非之分。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中,会出现皇帝或者皇帝手下的监军出来瞎捣乱,其目的就是防止武将功高震主。

举个例子,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大都督司马懿准备乘胜追击,可是却被魏明帝拿掉兵权。南宋初年,岳飞第二次北伐,连战连捷,形势一片大好,却遭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

这里面或许有着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防止属下功高,绝对是一个主要原因。没办法,这必须要防,因为人的欲望是会不断膨胀的,如果皇帝不适时出来敲打制止,很可能最后就会被取代。历史上武将兵变,黄袍加身的事情不在少数。

北齐后主高纬冤杀堂兄兰陵王高长恭的根源,就在这里。

高纬执政时期,北齐已经国势衰微,不仅被北周压得喘不过气来,就连南边儿的陈朝,也能时不时的来报复一下当初侯景之乱的大仇。最关键的是,北齐皇室,混乱不堪,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朝堂乌烟瘴气,国家民生凋敝。

好在北齐还有兰陵王高长恭等一众武将,替高家外御强敌,内震谗臣,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维持着当时的三足鼎立之势。

高长恭在当时几乎是战神的代名词,芒山一战,高长恭带着鬼脸面具出道,率五百精兵,直冲北周大军阵中,打得北周大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蔓延三十余里。兰陵王因此一战成名,鬼脸战神的名号开始在北周军中流传。

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据说他戴鬼脸面具是因为长相太过俊美,在战场上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

当然,不管怎样,声名鹊起的高长恭开始被委以重任,长期担任北齐边疆州郡的地方长官,抵挡北周大军。而高长恭也不负众望,屡次击败来犯的北周大军,连北周的柱国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都曾是高长恭的手下败将。

一时间,高长恭就成为了北齐军民心中的守护神,尤其是在军中,高长恭的声望颇高,连北齐大军唱的军歌都是《兰陵王入阵曲》。而这,对于新君继位的北齐后主高纬来说,无疑是催命曲一般的存在。

至于原因,前面都讲过,武将声望过高,对于皇帝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最为关键的是,高长恭还是北齐皇族子弟,虽然此时已经算是旁支,但好歹也是高欢的亲孙子,其血统并不比高纬差。

甚至于,从道德角度而言,高长恭一脉,比高纬一脉更有资格做这个皇位。因为高纬他们这一脉的皇位来得并不正。他们高家,其实有点类似当年三国时期的司马家。最初是由权臣高欢,掌控了东魏大权,并将权力顺延到长子高澄手中。

高澄是高长恭的父亲,所以,高长恭他们家应该算是妥妥的嫡系。只不过,高澄死得比较早,弟弟高洋又是一位雄主,所以高家权力被他所把持,最终高洋称帝,建立北齐。高长恭一家,便也从嫡系,转为了旁系。

而高洋驾崩后,原本皇位由儿子高殷继承,但是却遭遇政变,皇位被高欢第六子高演。上演了再一次的兄终弟及。嫡系一脉又传到了老六手里。但这事儿还没完,驾崩后,高欢第九子高湛拿下皇位,嫡系一脉又传到了老九手里。高湛驾崩后,由其子高纬继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