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建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辖前、后、左、中、左五所,被称北方沿海四大卫之一。永乐年间设立山东备倭三大营后,灵山卫归即墨营管辖。明初倭乱日益严重不断侵犯山东沿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派魏国公徐辉祖巡视山东沿海督建:安东、灵山、鳌山卫、大嵩、靖海、成山、威海七卫以防倭寇。灵山卫等七卫设立后不久就暴发了靖难之役,众多卫所军队参加到战争中,所以在建文帝时期山东沿海新设七卫也属于动荡中,卫所军队人员编制短缺,卫所将领调动频繁。燕军战领南京朱棣夺取皇位后,征调山东卫所驻军填补北京的防务空虚,大量卫所驻军的调走造成山东沿海新设七卫的空虚,为填补山东沿海卫所军队的空虚,永乐二年(1402年)南调云南卫所驻军北上补充山东沿海卫所的空虚,所以山东沿海七卫驻军建制完成于永乐二年(1402年)。
永乐二年(1402)卫所驻军调整完成后,灵山卫辖五所5600人,前所为夏河城备御千户所,后所为胶州守御千户所,左中右三所在灵山卫城内,每所有1120人。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京师禁军二十万军队北征瓦剌,在土木堡一带明军遭遇瓦剌军队围歼,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保为京师的二十万明军损失待尽,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北京城只有十来万老弱守军,兵部尚书于谦征调南北两直隶、河南的备操军和山东、江苏沿海卫所备倭军保卫北京,最终凭借这些外调进京的勤王军队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这一时期山东沿海地区卫所军队被大量抽保卫北京,每卫由所辖5所5600人减为辖3所二千人左右。
沿海地区卫所驻军的减少加重倭寇侵犯,倭寇不断侵犯山东沿海地区抢夺屠杀沿海卫所军户,这一时期大批卫所驻军和家属逃离卫所。面对日益严重的的倭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担任都指挥佥事,掌管山东沿海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备倭事宜。戚继光上任后走遍三营二十五个卫所,修缮沿海墩堡,增设濒海城堡,征调内陆地区民户填补沿海卫所驻军缺口。山东沿海卫所经过戚继光三年时间的经营,倭寇侵犯很快平息,戚继光也因在山东沿海的防倭功绩被调往浙江防倭,戚继光调往浙江时带走一部分卫所驻军南下防倭寇。灵山卫建制也在戚继光担任都指挥佥事这段时间固定下来,一直沿续到清代雍正年间裁撤。
戚继光南调浙江抗倭时从山东沿海七卫抽调三千多卫所军队南下,经过戚继光整改后的灵山卫辖后、左二个千户所,前所一个百户寨所,共有二千二百一八人;逄猛、古镇二巡检司,濒海城堡十二,墩四十二、堡二十六,军屯三十三处,共计约有军户二千三百户左右。
灵山卫城(左中右三所):灵山卫城修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辉祖巡视山东沿海督建七卫二所以防倭寇,指挥佥事朱兴始筑灵山卫土城,土城周长三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城墙厚一丈二尺五,东西南北设有四个城门,护城河深二丈五尺,宽二丈。永乐二年(1402年指挥佥事郭兴扩建灵山卫城,扩建后灵山卫城周长五里,城墙外包青砖,四个城门上方增建门楼。弘治年间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维修,这也是第三次修护。
这时灵山卫设有指挥使五员、指挥同知二员、指挥佥事一员、经历一员、教授一员、镇抚二员、左前后三所千户十四员、百户二十员。灵山卫城驻有左、中、右三所,每所1120人,共计3360人。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抽调卫所驻军保卫北京,右中两所在这一时期被抽调,后裁撤中右两所,灵山卫城只保有左所。嘉靖时期灵山卫城有:千户十员,百户十八员,京操军1213人(含夏河寨所100余人),屯军287人(含夏河寨所屯军),捕倭军191人(含夏河寨所),守城军馀116人,守墩堡军馀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