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诸宫调,在叙事上做了什么改进,对戏剧的发展有何贡献?

2020-11-01 11:19:52 作者: 宋代的诸宫调

虽然在宋代的时候,诸宫调的发展极为兴盛,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但是当时的文本流传下来的却并不是很多,在这些仅存的残章中,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最大的乃是董解元所作的《西厢记诸宫调》。

这部作品虽然继承了唐代传奇《莺莺传》的故事,但是却对故事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并将其结局改为大团圆结局,更加符合百姓的审美情趣,因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之后元代杂剧《西厢记》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将其完善成为著名的剧本。

张生和崔莺莺

在这部诸宫调中,董解元的预言风格也十分引人注目,其虽然沿用了宋词的曲牌,但是遣词造句更加贴近生活,这也是这部作品风靡当时的主要原因。现摘录选段如下:

从以上的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宫调在宋词的格式框架中,进行了世俗化的改良,使其能够符合民间百姓的观赏水平,这让宋词的叙事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在元代之后,由于音乐体系的转变,杂剧散曲逐渐取代了宋词,这也是诸宫调失势的根本原因,但是其还是为杂剧的出现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在我们提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唐诗和宋词往往是并驾齐驱的。但是相比于唐诗种类的繁盛,宋词似乎在文人小令之外就鲜有建树。但是实际上北宋的文人为了提升宋词的叙事性进行了不小的努力,还创作出了诸宫调这一成熟的文学体裁。

诸宫调和其雏形大曲和鼓子词一样都是民间曲艺形式的一种,但是与后两者不同的是,诸宫调运用了复杂的音律体系,使其能够用来表演较长的故事,并且可以配合剧情的发展来变换音乐的情绪,这让其叙事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诸宫调还去掉了散文念白的唱词,这要求它的唱词必须更加通俗易懂,能够完成主要叙事的职能。以董解元为首的文人们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满足了其需求,使得诸宫调成为了两宋时期最重要的曲艺形式之一。虽然后来其被兴趣的元杂剧所取代,但是像《西厢记》这样的经典故事依然传承了下来,不失为中国文明的宝贵遗产。

参考文献:

【1】《西厢记诸宫调》

【2】《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