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经历了些什么?从秦汉到明清,从繁盛到另外一个境界

2020-11-03 19:21:26 作者: 中国戏剧经历

中国戏剧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而关于中国戏剧究竟萌芽于什么时代?在什么时代最为繁盛?第一个问题戏剧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在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提到:“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这其中透露出了中国戏剧的源头。

当人们踊跃表达自己的心声时,中国戏剧便诞生了。

中国戏剧曾经历了秦汉、宋金、元代、明清四个时期的淬炼,从原始社会全民性祭祀歌舞蜕变成了现在系统完善的表演形式。在这四个时期里,中国戏剧经历了许多,但没有哪个时期能被评定为最重要,因为每一个时期对于中国戏剧的成长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

秦汉——形成期

中国戏剧的形成期很长,长至两千多年,历经周、秦汉、六朝、隋唐、五代等多个朝代的更迭。

早在西周中国的早期戏剧就已开始有形成的征兆,《大武》便是当时的宫廷演艺的代表。中国早期戏剧的形成并不简单,在《大武》的身上戏剧样式出现了理性觉醒的表现,并且在其戏剧精神的影响下,中国早期的戏剧已经在形态上呈现了多元发展的趋向。

《大武》是周公旦通过当时的真实生活改编的。讲述了武王伐商,商朝覆灭这一重大社会事件,表达对武王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文本及其经典,就连现在关于《大武》中的舞台文本都还能在《诗经·周颂》的《武》中找到。

到了秦汉时期,散乐兴起,在民间广为流传,且影响重大。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秦每灭一国,就会在咸阳造一座和该国相同的宫殿,并且还会放入那个国家的女乐、倡优,以此来完美复刻该国的宫殿内容。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满足国民的娱乐需求;2、展示帝国的威仪。

因此,秦汉产生了“百戏”和“角抵戏”这样的表演艺术。

百戏是汉代对表演艺术的统称,也称为散乐,散乐包括了当时一切的表演艺术,例如

歌舞表演、吞刀、吐火、爬竿、走索等杂技表演。百戏表演按照秦汉的审美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形成了在广场聚众演出的表演方式,这使得百戏更加的平民化。《汉书·武帝纪》中就曾记载过举办百戏演出时,300里内的人都赶来观看的盛况。而《总会仙倡》便是当时的经典表演篇目。

角抵戏是以竞技——角抵为主要内容舞台表演。《东海黄公》作为其中的经典篇目讲述的便是黄公这样一个硬汉,不屈服于自然生命的法则,大胆伏虎,敢于抗争,但最终被虎所杀,被自然力量所打败的故事。角抵戏便是中国早期戏剧多元发展的一个表现。

(角抵戏)

中国戏剧的繁华程度并不是能以时期来简述,就算只是形成时期的秦汉,也有“古者诗三千”的时候,而且,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光只是先秦的戏剧繁盛程度就能说明当时入乐、备以歌舞的诗就不仅仅只有三千首,三千,只不过是一个概数而已。

那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当时的诗歌流传至今所剩无几了的情况呢?不仅仅是保存的技术与时代审美的迁移,其实还有由于人的理性的觉醒所导致的对诗歌的裁剪,留下大家认为对的,抛弃错的。

(唐代墓出土的彩陶乐俑)

宋金——发展期

在经历“大唐盛世”的深厚经济基础后,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依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清明上河图》就形象的展现了当时商业、经济繁荣昌盛的景象,但在这样的表象之下,也产生了太多拜金、欺弱的社会现象。“程朱理学”便就此应运而生,大量含有程朱理学精神的戏剧作品也就此诞生。

(《清明上河图》局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