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政区划分及其相关问题

2020-11-20 13:39:31 作者: 西夏政区划分

西夏的堡寨也主要集中在地边特别是夏宋沿边地区,这与该地属于定居农耕和半农半牧区有很大关系。景宗李元昊建国前夕在宋夏沿边山险之地修筑了300余处,如果加上以后不断修筑和从宋朝手中夺取的,为数就更多了。若保守地按400余处估计,则平均每个边州约有40余处。西夏沿边堡寨数量之所以如此之众,可能与其分大小两种有关。所谓大寨,即筑城建池、重兵戍守的堡寨,大率“各相去二三十里,每寨实有八百余人,马四百匹”。占地面积一般在5000平方米左右,四边或三边开有寨门,有的凿有护寨壕。这种有别于小堡寨的城池就是大寨,有时也称作城,如白豹城又作白豹寨,金汤城又作金汤寨。龛谷城,又作龛谷堡,本吐蕃康古城,1036年(夏大庆元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被景宗李元昊攻占,改名龛谷城,西夏在此存储粮草兵器,号“御庄”。

小堡寨大多是夯筑的土围子,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沿边个体族帐多依附堡寨居住,所谓“蕃部各有堡子守隘”,“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外敌入侵时,老幼退保堡寨,壮者因险设伏,邀击敌兵,入侵者“兵少则难追,多则难行”。1040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康定元年)十月,宋将葛怀敏等率众分六路攻夏州,到达洪州时,“夏人结寨捍拒,阴令横山蕃部尽据险要,出邀宋军后。怀敏等战不胜,再宿而退”。城堡寨作为军民合一的机构,上承州县和监军司,平时组织所属蕃部生产,同时和邻寨以及所属哨卡、口铺、烽燧组织联防,阻止骑探入界和蕃部族帐叛逃,战时则点集战斗或负责本寨人户坚壁清野。西夏还有一种小寨是简易的栅栏。景宗李元昊为侵耕窟野河西地,“插木置小寨三十余所于道光、洪崖之间”。这种具有标识意义的小寨,军事上的防御功能不大。

西夏石马(西夏陵出土)

五、左厢右厢和东南西北四院

左厢、右厢是以京师为中心来界定,京师的左面是左厢,右边是右厢。《宋史》在记载西夏兵力部署时指出:“自河北至午腊蒻山七万人,以备契丹,河南洪州、白豹、安盐州、罗落、天都、惟精山等五万人,以备环、庆、镇戎、原州;左厢宥州路五万人,以备鄜、延、麟、府;右厢甘州路三万人,以备西蕃、回鹘;贺兰驻兵五万、灵州五万人、兴州兴庆府七万人为镇守。”显然,西夏建国初期的左厢宥州路是京师左边的银夏绥宥地区,不是专指宥州;右厢甘州路是京师左边的河西甘凉瓜沙地区,不是专指甘州。西夏中后期的左厢或右厢有时是几个州,有时是一个州。1097年(夏天祐民安八年、宋绍圣四年),吕惠卿在上言进筑米脂、细浮图等城堡时指出,西夏“左厢石、宥、韦州防拓人马三五万人”,直接指出左厢宥、石、韦三州。宋人郑刚中《西征道里记》载:“夏国左厢监军司接麟、府沿边地分,管户二万余;宥州监军司接庆州、保安军、延安府地分,管户四万余;灵州监军司接泾、原、环、庆地分,沿边管户一万余,兹其大略也。”这里的左厢监军司专指某个州,而且不包括宥州。

西夏后期设置的17个监军司有具体地名的是石州、西寿、韦州、卓啰、沙州、啰庞岭、官黑山、年斜、肃州、瓜州、黑水,另有6个用方位来命名,即东院、西院、南院、北院监军司和北地中、南地中监军司。四院和北地中、南地中同时设置,说明北院和南院不是北地中和南地中。前揭西院由右厢朝顺更名,并由甘州移到肃州,北院由白马强镇更名,东院由左厢神勇更名,并由银州东北移置夏州。南院是新设立,当是西凉府。1094年(夏天祐民安五年)夏汉合璧《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西夏文铭文中的“南院”,对应的是汉文铭文是“右厢”。说明当时的都城兴庆府西南的西凉府为南院,同时也可称右厢。甘、凉等州都可称右厢,反映出西夏左右厢所指比较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