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和明朝对抗时间最长的地区,也许大家会想到的是蒙古。毕竟在整个明朝历史上,蒙古作为初期就和明朝对抗的北方民族,始终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甚至明英宗时期爆发过土木堡之变,蒙古领袖也先把明朝皇帝都给抓了。但是可能超乎大家意料的是,真正和明朝对抗时间最长的地区其实是这里——广西大藤峡。
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大藤峡地区的苗民起义此起彼伏,前赴后继,持续了两百多年。起义波及到今天广西的梧州、柳州、等地区十多个县。这次以瑶、壮族为主体的大藤峡起义,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坚持时间之长,是广西历代农民起义所没有的。同时也是明朝所有起义里面持续时间最长的。
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有疑问了,为何广西大藤峡地区持续起义呢?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1.土官压迫2.苛捐杂税。
当时明朝为了管理这些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土司,所谓土司就和俗语里面的"土皇帝"差不多。土官世代统治,家族因袭。形成了一套统治制度,利用土司统治,"因俗而治"可以收到"群情易服"的特殊效果。土官拥有一定的军队,明朝可以"籍其兵力以为中土屏蔽",镇压人民反抗。到了后期明朝甚至直接利用土司的军队,比如秦良玉的白杆兵就是土司兵。
广大的瑶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受土官的压迫和掠夺是极其残暴的,他们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没有人身的自由,土官对瑶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广西左右江和大藤峡,亲历其境,看到土官的凶残杀人,愤愤不平,这样写道:"诸夷种种之苦于土司糜烂,真是痛心疾首,第为势所压,先死唯命耳!"然而比土司更加恐怖的是苛捐杂税,正所谓"苛政猛于虎"。
明代官府和地方豪绅对广大的各族农民的剥削集中反映在侵占田地上。大藤峡地区侵占瑶民田地更为严重,手段更为毒辣。尤其是侵占因为战争而逃亡的农民的田地,平乐府官夺占参加义军和逃亡者田地十万亩,将这些田交给生司和豪强。结果导致了恶性循环,那些逃避战乱的农民回来之后发现土地被夺。结果就只能继续加入起义,所以大藤峡起义也是生生不息。
官府不仅掠夺瑶、壮农民田地,还年年增加田赋,农民的负担日益沉重,明洪武初年田赋每年约7.8斗,至正统年间田赋每亩增至一石以上。另外,地方官吏和土司还要隐瞒一部分的赋税,不上缴朝廷。不过即便如此,大藤峡的苗民也曾经在一个人的治理之下安分守己,安居乐业过——王守仁。
当年王守仁来到大藤峡地区的时候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一方面只杀首恶,另一方面也严惩贪官污吏,所以当地苗民都把王守仁奉为圣人。王阳明的策略非常有效,他在位时期大藤峡叛乱停止,不过他走了以后叛乱再起,当地人民也为他立祠立庙香火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