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关于书法的六问六答!

2020-10-06 16:52:46 作者: 陈忠康关于书

现在的武术是练套路,给你一本拳谱,练到最后都是舞台表演。书法也是相同的,如果靠艺术练出来的书法,是没有味道、不符合于传统的生长方式的。从这点来说,要回到传统的书写。

▲陈忠康作品

记者:有批评家认为,我们当前的书法作品千人一面,缺少个性、有风格的作品,这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您如何看?

陈忠康:这是因为现在的资讯太发达,加上我们现在的知识结构的相似和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原因。

这是有矛盾的。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说,大家都是从一个模式教育出来的,但是艺术 恰恰和这个相反。艺术是需要充分发展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现在教育凡是有个性倾向的就先把你扼杀掉。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哪个小孩子不规矩一点,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现在很多人留学,逃离这种教学模式。以前的文化环境更容易产生奇人、怪人,现在大家基本一样,缺少个性。

▲陈忠康作品

以前字写得好靠个人修养、心理体验,现在大部分人处于一种环境、一种教育模式,所以教育出来的人写的字也就差不多了。你学《圣教序》他也学,你学《礼器碑》我也学,这有没有用呢?短期看起来效果好,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让你的书法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这种圈养的是快,但是没有放养的那种味道,放养的是慢点,但放养的肉更更鲜美、更有味。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呼唤各种有意识的文化人,站在不同的文化圈,去挖传统里面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各种书法的价值观、美学观。很多人对书法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把这些东西挖出来去学,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也许能改变书法的现状态。

▲陈忠康作品

记者:书法主要是学还是练?是临帖多一点呢,还是自己放开帖子练多一点?

陈忠康:这就要求“学而时习之”,“学”是“练”的过程。很多话在古代都是常识性的,是真理,就看个人能不能做到。以前很平常的知识,现代人都把它抛弃了。比如先写楷书再写行书、草书,现在有的人没有写几天楷书,就拼命地写草书。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笔法,要知道毛笔怎么用。现在都离开了原来的常识,就是“现代书法”,实际上是折腾。但要不要折腾呢,这个时代需要创新,折腾的人当中,总有一个折腾得好的。

书法除了有法,还要有性情。我们是按常规的、正统的路子走,也有人不按常规的路子走,也能走出来的。这要看个人的造化和机缘。林散之、齐白石,在50岁之前,谁也不知道他们能写到什么程度,也都是没有很正规地学“二王”,但他们都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他们的性情使然。

▲陈忠康作品

记者:我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清代尚质,各领风骚,又打上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为书道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在您看来,今天我们的书法审美取向是什么?我们有时说一幅书法好、耐看,可细究,我们到底看什么?

陈忠康:其实这个没有标准,很多人观点不一。这个问题很复杂,是鉴赏欣赏的问题。从简单来说,就是要多看。看得多了,脑子里有谱。哪个时代哪些字最好。哪些书法家,有哪些有名的作品,这个谱就一定要有。对于没有这些的普通人来说,也会有自己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是凭着一种本能。主要还是看和文字的熟悉程度有关系。看东西你要先有一个准备,字怎么写美心里有个谱。外国人不懂汉字,就只能看一个形。像心理学研究所说一样,每个人心里有一个知识框,怎么认知,怎么成长是不一样的。任何人知识的成长都是有一种储备,有的人遇到新的知识,是开放性吸收的;有的人形成知识的时间是很迟钝的;有的人是喜欢漂亮的字,被人说了之后,他会反思,他会慢慢的欣赏“丑”的字。像温州人吃清淡的,但是慢慢也学会吃辣的。再回过头去吃清淡的又不适合了。知识欣赏也是一样的,你要有知识的准备,准备的是什么看到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