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诗人的矫情与无奈其实我们也有

2020-10-24 11:16:46 作者: 长恨此身非我

三、长恨此身非我有的三种情况

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的人,老街觉得生活中,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热衷于争名夺利升官发财,心中想要,嘴上却说不要。

例如钻研终南捷径的一类人,就是这种虚伪的人物。嘴上说隐居的好处,行为上却是为了找一条仕宦的捷径。这种人是真正不能“忘却营营”的人。

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新唐书·卢藏用传》

第二种,有一定的使命感,因为理想没有实现,所以不甘心就此罢手。

例如我们熟悉的李白和杜甫,杜甫的理想是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因此杜甫虽然沉沦下僚,但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李白虽然被赐金放还,但是功成拂衣去的理想一直没有放弃。当我们吟诵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时,有谁会相信李白真得会永远“且放白鹿青崖间”呢?

所以他在永王招募时,义无反顾地踏入了贼船,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第三种,类似于被贬谪的苏轼,曾经的理想破灭,当年的雄心壮志被消磨殆尽。而且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曾经被贬谪到海南的苏轼、赵鼎、胡铨等人,他们是真正的“此身非我有” 。仕途中的苏轼几起几落,最终被贬谪到了海南岛。宋徽宗上台后大赦,苏轼北归途中去世。

胡铨在宋高宗时期受到秦桧迫害,但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后来受到宋孝宗的重用。丞相赵鼎担心家人受到牵连,在秦桧的淫威下绝食而死。

结束语

《晋书·羊祜传》中,西晋大将羊祜曾经说过:‘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后人俗语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清朝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过: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这就是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最好诠释。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感觉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而去。前多荆棘后无退路,只好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

@老街味道#诗词#

懂得不用看了,从李白王维韦应物的三首诗,说说五古与五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