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水“邂逅”赵充国

2020-11-02 09:41:25 作者: 在清水“邂逅

在天水所辖的几个区县中,清水的名气显然比不上麦积山所在的麦积区、伏羲庙所在的秦城区以及拥有大象山石窟等“甘谷八景”的甘谷县。这不奇怪,因为也不单纯是名胜古迹的知名度,还因了地理上清水也相对偏僻。中国的西北其实颇有意思,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原本干旱缺水的地域,与水相关的地名偏又格外多,尤其是在甘宁两省区,越是干旱的地方往往却有个“水汪汪”的名字。但清水不是这样,其地虽处西北,但所辖区域主要位于发源于陇山西南麓的渭河重要支流牛头河流域(流域面积占清水总面积65%),这里历史上便以水草丰沛而著称,《太平御览》引“《三秦记》云:‘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而名。”简言之,清水便是因有“清泉四注”而得名。清水在前秦时期属卦戎部落,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县,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最早设置的县。据《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上邽城就是今天的清水县,县城之东七十里,也就是今天的清水县山门镇白河村,在白河村的茂密林海深处,有一处山谷名为轩辕谷,当地村民称其为三皇沟,那里便是轩辕黄帝诞生的地方。我从清水县城专程过去探访,但车只能停在白河村,往山上走,越走林木越茂密,抬头是遮天蔽日的树冠,耳畔是流水潺潺不断,只看到了所谓的“轩辕帝睡觉石”,轩辕黄帝戏耍之“戏台”,显然有附会之嫌,但轩辕黄帝诞生于清水应该是不差的,除却各种民间传说的支撑,现存的不少史料也可以为其佐证。

黄帝时代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承继了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为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奠定了基础。轩辕黄帝诞生于清水,清水因之而称为“轩辕故里”。清水县城所在地在民国时便称为“轩辕镇”,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也都被称为“轩辕区”。

清水县城北两公里处的永清镇李崖村有两孔古窑,曰“轩辕窑”,亦称“轩口窑”,相传为轩辕之母携黄帝栖居之所。此处断崖处有壁薄红色的文化陶片、灰坑层多处,属龙山齐家文化遗存。而龙山齐家文化恰与黄帝同时代。我去李崖村看“轩辕窑”,遗址据说已被封存保护,只有后人在附近建起的一座小庙,建筑格局不大,估摸建成的时间亦非久远,顿觉意兴索然。未料想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李崖村竟无意中“邂逅”了西汉时战匈奴、平羌乱的智勇双全的大将军赵充国。赵充国难道是清水人?没错,这位被汉宣帝画像于西汉未央宫麒麟阁的将军不仅生于清水,亦葬于清水,他的墓冢便位于李崖村外的牛头河畔。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赵充国的评价,我们是有欠缺的,说严重低估也不为过。许多人对西汉王朝中的卫青、霍去病、李陵、李广甚至霍光与李广利皆耳熟能详,却对赵充国较为陌生,包括我同样,如果不是来清水,我对赵充国的了解同样流于简单,他对中原王朝自西汉以降经营西域所起到的居功至伟的作用,他泽被后世两千余年的以军垦屯田安定边疆策略的伟大,我们的认识其实还远远不够。

在李崖村旁的牛头河北岸,矗立有一座雄伟高大的石门,上面镌刻着“赵充国陵园”几个遒劲的大字。拾阶而上,穿过大门,石砌的小道旁,古木参天,数目众多,把这里点缀的庄严肃穆,时不时传来几声鸟叫,更衬托着陵园内环境的清幽。

秦统一六国后行郡县制,清水地属陇西郡上邽县(原邽县)。西汉初,随着经济发展,为巩固边防、扩充疆土,汉武帝于公元前115年析上邽,在关陇要冲分别置清水县、戎邑道与陇县,清水县县治便设于今永清镇李崖村。赵充国葬于清水,显然系因他出生于斯。墓冢起于西汉,冢高3.8米,底径10米,冢前左右树立遗存碑亭两座,内立清嘉庆年间“汉后将军营平侯之墓”和清光绪乙酉年“汉故将军营平侯之墓”的石碑两通。旁有四柱冲天式牌楼一座和木结构碑亭两座,一座内立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赵充国颂”碑刻,另一座内立北周天和二年鲁恭姬造像碑一通,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清水又把县域发现的历代碑碣、造像集中于此保护,建成碑林区;还抢救性保护搬迁了宋金高浮砖雕彩绘墓四座,建起了宋金墓葬群博物馆,遂使赵充国陵园成为清水乃至甘肃一处重要历史遗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