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椎类最“长寿”化石纪录诞生!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种“阳泉长寿螈”

2020-12-04 14:41:23 作者: 始椎类最“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研究报道了一件产自山西阳泉晚二叠世(距今约2.54亿年)的始椎类化石新种,成果发表于《化石记录》杂志。始椎类是一种原始的爬行型类,属于羊膜卵动物的基干类群。这次报道的新种被命名为阳泉长寿螈,是已知始椎类化石最“长寿”的记录,也是到目前为止此类化石在华北板块乃至东亚的唯一记录。

始椎类的生物体形颇为庞大,具有尖利的牙齿,体形类似鳄鱼,是当时河流湖泊里的顶级捕食者。此前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地层中。这件二叠纪晚期的化石标本只保留了头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员研究比对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动物类群,最终确定它属于始椎类。此前认为这类化石在早二叠世晚期就已经绝灭了,这个新的记录比其他已知记录晚了近3000万年,刷新了我们对这一类生物化石分布的认识。

研究团队于2018—2020年对山西阳泉的二叠-三叠地层和生物群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工作。阳泉长寿螈能够存活在晚二叠世的华北地区,与石炭-二叠纪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始椎类是一类典型的适应热带丛林气候的生物。在欧美的石炭纪古赤道附近分布着大量的热带湿润气候下形成的煤层沉积,这也是发现始椎类化石最多的地区。但随着二叠纪全球气候的恶化,湿润的热带丛林逐渐被干旱的热带荒漠所取代,这导致了始椎类化石分布的迁徙和碎片化。晚二叠世最晚期,华北板块是少有还保存有热带丛林环境的地区,这为始椎类化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难所”。(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