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物,醉中趣——酒如何影响宋代文人?

2020-09-24 10:26:18 作者: 杯中物,醉中

酒,是一种很特殊的饮料。中国的酒源远流长。因为酒的特殊美味,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追捧。酒在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众多的场合都离不开酒。从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王羲之兰亭的“一觞一咏”,从项羽的鸿门宴再到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处处都有酒的身影。无论是文人还是政治家都喜欢喝上一口酒。酒,也在文人的笔墨中寄托了无数的情感,酒也是无数政治家化解一场场危机的工具。

对于文人来说,酒更是一种精神慰藉。他们的命运与酒紧密相连。其主要原因无非在于文人在仕途不顺的时候,往往会借酒消愁;现实的种种不平衡只有在酒中才能缓解掉痛苦。

酒坊

两宋时期,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酿酒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世人普遍爱喝酒。受此影响,文人也兴起了一股喝酒的热潮,并有意识地将酒作为意向写进诗词当中,形成了“壶中天、醉中趣”的景象。在无数的关于酒的诗词当中,寄托了文人的各种情感,如放浪形骸,寄托思念,表达不满等等。酒与宋代文人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暧昧。

1、宋代酒业的发展

960年,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护之下,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通过黄袍加身建立了政权,史称北宋。北宋建立之后,赵匡胤有感于唐末武将掌权造成割据的局面,通过各种途径削弱了武将的势力,让文人掌权。北宋建立之后,加大了对商业的支撑,打破坊市界限,不抑制兼并,宋朝的经济和商业得到了广泛发展,这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

宋朝的酿酒业继承古法,从唐朝酿酒工业的普及及发展中发展而来的。其基本工序是智取酿酒。宋朝的酒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出现了多种酒,例如,宋代的时候,黄酒酿造业可谓是异彩纷呈,是黄酒酿造业的一个鼎盛时期。

宋代酿酒工艺

除了黄酒之外,宋朝的白酒制造也到达了顶峰,尤其是蒸馏白酒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酿酒技术已经处于提高期和发展期,也标志着酒文化的成熟与发展。当时判定一种酒的好坏的标准是滑辣,《水浒传》里武松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滑辣清香,是酒就要喝三碗。”滑辣的口感,就是酿酒业达到一个新高度的表现。

关于宋朝制酒技术的发展,在《北山酒经》中有所记载:“取清酒澄三五日后,据酒多少取瓮一口,先净刷洗讫,以火烘干,于底旁钻一窍子,如箸粗细,以柳屑子定。将酒入瓮。”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价格,《宋史》里说:“自春至秋,酿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

两宋期间,制酒业的技术得以高度发展,其典型代表就是御酒,御酒又称“黄封酒”。御酒当然是皇族自己喝,除此之外,皇帝也会将御酒赏给一些功臣,苏轼曾有这样的一句诗,是最好的证明,诗句为:新年已赐黄封酒,旧老仍分赪尾鱼。除了官方的酿酒以外,民间酿酒也是颇为普遍的,而且民间酿的酒也颇有美味,《水浒传》中武松过景阳冈的时候,店家就说“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宋朝的酒业高度发展,除了制酒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之外,还产生了各种名酒,例如《水浒传》中提到的“蓝桥风月”“玉壶春”“出门倒”“琼浆玉液”等都是当时的名酒。此外,关于酒的专门著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例如《北山酒经》《酒名记》《酒尔雅》以及苏轼的《酒经》等,都是这方面的专门著作。

清明上河图

宋朝因为制酒技术的成熟,再加上经济的高度发展,所以兴起了饮酒风尚,消费群体广泛,以至于《北山酒经》中这样记载:“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自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由此可见,芸芸众生都无法抵挡美酒的诱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