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有标准的,而且标准极高!

2020-09-20 16:53:45 作者: 中国画是有标

任颐(公元1840年—1895年)

任颐特别擅长人物肖像画创作,写照技法高超,基本上为绝大多数的“海派”名家绘制过肖像,如赵之谦、虚谷、任熏、吴昌硕等。其中,由于与吴昌硕深重的友谊促使任颐在不同时期绘制了多幅吴昌硕的肖像画,包括1883年作《芜青亭长图》、1887年作《棕阴纳凉图》、1888年作《酸寒尉像》、1892年作《蕉荫纳凉图》等,精品迭出。任颐于1895年逝世,年仅56岁,其在同年还曾创作了新的吴昌硕肖像作品。

芜青亭长图 任伯年

棕阴纳凉图 任伯年

吴昌硕,浙江人,后往来上海及诸地之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有别号众多,如仓硕、老缶、苦铁等。中年以后艺术影响逐渐凸显而声名大振,书、画、篆刻乃至诗文无一不精,个人艺术风格意味浓厚。吴昌硕着力汲取清末金石学运动的营养,尝以篆书等笔意入画,在书画及篆刻领域追求金石气,形成一种颇具个人艺术特色的沉雄健硕、古拙浑厚之美。

吴昌硕(公元1844年—1927年)

吴昌硕在绘画艺术上继承发扬了明代“青藤白阳”、清初八大山人以来的大写意花鸟精髓,笔墨之间充满力度而挥洒淋漓,设色艳丽而形象多变,后来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皆不同程度的受其艺术影响的波及。同时其以在篆刻领域的成就而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其篆刻风格人称“吴派”。

“益友良师相逢不怕晚”

任颐与吴昌硕相识于光绪九年(1883年),彼时两人均已到达“不惑之年”,相逢恨晚的两位大师当即结为挚友。正在此前一年,彼时尚执意踏上仕途的吴昌硕在朋友的举荐之下得了一个小官之位,此后在艺术上的成就为吴昌硕结识“达官贵人”提供了便利,如期间得以先后与吴大澂、翁同龢等有所交集,当然其主要以书画交流为主。只是奈何生逢乱世,种种阻碍导致吴昌硕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在经历了几番波折之后,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他最终认识到官场的坎坷与虚幻,转而决意专心投身于艺术创作。如此一来,官场中少了一位奔波而不得志者,而画坛上多了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巨匠。

“老友,再给你画张画吧”

任颐为吴昌硕所作肖像画已清楚地反映了吴昌硕那段困顿的时光与失意占多的人生状态。如《酸寒尉像》便成为一幅典型的反映吴昌硕追逐仕途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形象,整幅画作的人物形象主要以写意的笔法绘制而不斤斤计较于一笔一划的勾勒,却生动的将吴昌硕的人物性情面貌刻画的十分传神。画中的吴昌硕十分正式的身着满清官服而头戴管帽,看似庄重的拱手而立其面部神情又非得志之相。实际上,如同任颐戏取画名中的“酸寒”二字,这或许是一种善意的“讽刺”,但应该更多包含了任颐与老友吴昌硕之间心照不宣的对于困顿的生活的调侃,同时也似乎夹带着几分替好友壮志未酬而同样感到的不甘。

几幅刻画吴昌硕赤膊执扇倚坐的《纳凉图》一方面同样表现了彼时正在官场的吴昌硕郁郁不得志的人生阶段,另一方面也暗喻着任颐对于挚友的关怀之意,即以释怀洒脱的人生态度宽慰吴昌硕。画中的吴昌硕神情与《酸寒尉像》别无二致,眼睛盯着前方出神,而又显得如此随意与不拘一格,俨然没有《酸寒尉像》时的“一本正经”。这些作品或以自由写意的笔墨画之,或以遒劲的线条塑造之,无论如何,透过这些作品的品读,可以见到任颐在类似的主题作品的创作中蕴含的深厚的艺术功力之外的饱满情意,即是彼时任颐与吴昌硕两位交谊深厚的朋友之间惺惺相惜的艺术人生。

酸寒尉像 任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