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接连投靠了三方势力,被同僚看不起,后又自己领兵起义

2020-10-25 11:16:20 作者: 此人接连投靠

明朝晚期,战乱连天,许多的虎兵猛将在这一时期被载入了史册,他们其中不乏有爱国气节的壮士,也多得是赫赫战功的将领,还有一种人就是不战而降的人。

在古代史上,吴三桂是出了名的不战之辈,但是史上还有一位鲜有人知,就是明时的大将姜镶。他是陕西人,祖上时代都是明朝的将领,他的哥哥和弟弟也都是陕西和山西的大将军,他当时是在山西大同做总兵。1644年,李闯王带领着起义军队势如破竹的攻下了太原,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占领大同。当时在宁武城下停留了两日,最终还是将城攻破,杀了守城的大将。

按理说姜家时代享受隆恩,应该是拼死抵抗才对,更何况他的手中还有十多万的明兵,足足可以凭借险要的大同城闭门不出顽强抵抗。但是听闻宁武守城大将被斩杀后,姜镶害怕自己也会变成闯王手下的冤魂,所以派人送来的投降的书信,为闯王直攻北京打开了大门。闯王见状,很是欣喜,于是马不停蹄的向大同扬长而去。

但是因为姜镶的投诚被闯王不耻,觉得身为大将没有尽力一拼,这样的人留着早晚也是个祸害,想要杀了他一了百了,但是因为自己的军师张天琳一直在劝他投诚的大将杀不得,所以这才给姜镶留住了性命。闯王对他很不放心,于是将军师和两名大将也留下来监视他,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姜镶已经是手无兵权的孤将了。

闯王带领着人马打进了北京,但是不巧遇见了清军,只能是兵败退往陕西。姜镶一看情况不对,立马又将替他求情的张天琳杀掉转而投向了清朝,但是因为自己接连投换阵营的行为已经是犯了大忌,就算清朝将她留下也一直都并没有重用于他,明显就是不信任他的做法。

1647年的时候,朝廷下旨要他的儿子来京城学习满清的礼仪文化,很显然这是要讲他的儿子当成掣肘他的工具。而他自己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手中并没有实权,只能是被满清的阿济格压在头上。自己很是后悔当初的决定,但是这样的日子也并不想过下去了,于是在阿济格回京看望重病的多尔衮时,自己起兵造反,选择拥护南明。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戊子之变。

后来清朝前来招降,宣称如果投降,就既往不咎。但是姜镶知道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如果投降自己就不可能再活下去,于是借着铜墙铁壁躲着城中不曾出来。可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粮草用尽,清军围城。后来他的手下有一名将领叫做杨振威的,学着他当初的模样,杀了姜镶打开了城门。但是他并没有向姜镶一样多活几年,进城的阿济格将城中所有的人都统统杀光了。

如果姜镶当时没有投降,他也不至于被世人唾骂,大同城中的百姓也不会因他被屠,可惜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如果存在。